首页> 中文学位 >徐盈的新闻实践及其贡献研究
【6h】

徐盈的新闻实践及其贡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1.4.1 亲属追忆性资料较多

1.4.2 徐盈文选出版提供了研究的基本线索

1.4.3 学理性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2 徐盈生平及其新闻实践活动

2.1 与新闻结缘——抗日战争前夕(1935~1936)

2.2 初入《大公报》——抗日战争前期(1937~1938春)

2.3 《大公报》重庆采访部主任——抗战相持到胜利(1938夏~1945)

2.4 《大公报》驻北平办事处主任——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946~1949)

2.5 离开新闻岗位——新中国成立后(1952~1996)

3 徐盈专业采访报道及人物专访的特色分析

3.1 农村报道——行走中的旅行通讯

3.1.1 农林专业背景,富有调研精神

3.1.2 重视农业发展,关注农民疾苦

3.2 工业报道——经济报道的先驱

3.2.1 聚焦工业发展,记录时代风云

3.2.2 研究经济现状,批国民党腐败

3.2.3 珍视手工文化,倡导技艺传承

3.3 军事报道——前线的新闻战士

3.3.1 对战地全景的忠实记录

3.3.2 对军政人物的密切关注

3.4 人物专访——先进实业人物的列传

3.4.1 雕塑实业家人物群像

3.4.2 贯串爱国主义思想红线

3.4.3 写史寓于写人

4 徐盈新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4.1 文采斐然、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4.1.1 寓情于文,富有文学色彩

4.1.2 生动形象,多种修辞并用

4.2 注重细节、烘云托月的叙事方式

4.2.1 尝试新闻特写,注重细节描写

4.2.2 善用环境描写,烘托文章主题

4.3 旁征博引、视野宏阔的论证方法

4.3.1 旁征博引,观点鲜明

4.3.2 思维辩证,视野宏阔

5 徐盈的新闻思想特色及其社会贡献

5.1 专家型记者的新闻采写观

5.1.1 “博固可嘉,精尤重要”

5.1.2 专业性与思想性并举

5.1.3 “目光四射,不搞单打一”

5.2 民主进步思潮的代言人

5.2.1 追随革命事业的左派记者

5.2.2 追求新闻自由的独立报人

5.3 徐盈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和贡献

5.3.1 重视经济通讯,开拓报道新篇

5.3.2 教育后方记者,培养新闻人才

5.3.3 改进新闻写作,提高新闻品味

5.3.4 勤写手记日记,留下时代记录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大公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文人论政”的典范,无数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为争取国家独立而献身的知识分子,曾通过《大公报》写下他们的生命史,著名记者徐盈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长久以来,学界不乏对于《大公报》诸位名记者的研究,但是对于徐盈个人新闻实践和贡献的研究却较为缺乏,这与他的影响及贡献是不相称的。本文从徐盈的新闻实践入手,采用梳理和文本分析的方式,介绍他的记者生涯,通过归纳其新闻作品写作特点来总结他的社会贡献。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等问题。第二部分徐盈生平及其新闻实践研究。按照时间的逻辑顺序对徐盈的生平经历进行梳理,分阶段介绍徐盈新闻从业近二十年间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新闻报道活动,并对徐盈生平的主要新闻作品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对于徐盈专业采访报道及人物专访特色的分析。以专业采访报道的分类标准,对徐盈农村报道、经济报道和军事报道的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总结归纳其在不同题材新闻专业报道内容上呈现的不同特色。另外,人物专访又是其众多作品中最具个人风格的新闻报道,故本章也对此进行针对性研究。第四部分徐盈新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主要从写作方法上来解析徐盈新闻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特色,列举典型文本进行逐句分析,力图做到准确和深入。第五部分对徐盈新闻思想的阐述与归纳,并对他新闻实践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总结,以期给徐盈正确的社会定位,并赞颂其对社会所做的突出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