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弱势品牌的价值传达的启示——以设计为主导的品牌为例
【6h】

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弱势品牌的价值传达的启示——以设计为主导的品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现象导入---设计师和目标市场共同的困惑

1.2 研究背景

1.2.1 信息经济学简介

1.2.2 “柠檬市场”理论及原型

1.2.3 其他领域相关研究理论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

1.6 小结

2.信息不对称理论与设计领域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概述

2.1.1 信息不对称的详细概念

2.1.2 信息不对称可能后果: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1.3 理论上的解决方案

2.1.4 信息过载和信息不对称

2.2 设计领域的“柠檬”现象

2.2.1 线上交易

2.2.2 线下交易

2.2.3 线上线下的整合交易(O2O)

2.3 设计类产品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3.1.逆向选择

2.3.2 道德风险

3.以品牌探讨信息不对称的理由

3.1 品牌的属性

3.1.1 品牌的信息聚合性

3.1.2 品牌的信息传播性

3.1.3 小结

3.2 品牌偏好与信息不对称的相关研究

3.2.1 品牌偏好的研究结论

3.2.2 验证性实验及结论

4.以设计为主导的品牌的信息不对称特征

4.1 界定设计为主导的弱势品牌

4.1.1 设计工作室(公司)的两种模式

4.1.2 以设计为主导的品牌的具体特征

4.2 设计为主导的品牌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4.2.1 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难以传达

4.2.2 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难以获取?

4.3 降低设计为主导的品牌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依据

4.3.1 人性:娱乐至死,但不是“娱乐致死”

4.3.2 人性:不要教化,而是交流

4.3.3 趋势:工匠精神回归不等于重农抑商

4.3.4 趋势:最难定义的中国中产阶级

4.3.5 趋势:互联网和互联网下的长尾效应

4.3.6 趋势:重新定义创新

4.4 以品牌战略降低信息不对称

4.4.1 品牌差异化

4.4.2 品牌人格化

4.4.3 互联网催生的品牌新模式

4.5 除却品牌,降低商品信息不对称的其他可能性

5.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于毕业设计的启示

5.1 为何要将毕业设计展作为品牌谈论

5.2 毕业设计与设计生涯的起点

5.2.1 理论分析我们的环境

5.2.2 以不同方式定性分析我们问题

5.3 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5.3.1 前期:探索和定义

5.3.2 中期:3D建模和原型制作

5.3.3 中后期:设计展运营

5.3.4 商品化投产

5.4 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提议----信息管理系统

5.4.1 冗余的价值和经验的归档

5.4.2 反馈和评级体系

5.4.3 信息管理的设计:如何应对信息过载和信息不对称

6.课题研究结论与延展性研究

6.1 课题研究的成果

6.2 课题的延展性研究方向

6.2.1 设计师职业素养的再思考

6.2.2 品牌建设与信息不对称关系的再思考

6.2.3 运营毕业设计的再思考

6.2.4 原创设计师社交平台的再思考

6.3 课题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当自主品牌的创立意识在国内被逐步建立时,恰好同时身处互联网疾速发展的这第三次革命浪潮。回身看去,本应引导人类生活方式的设计师却并非在最显眼的位置,新兴互联网品牌中也极少见以设计为主导的品牌的影子,这或许与设计师根深蒂固的“匠人”思维有关。设计师自始至终面临如何实现产品的量产及如何精准的了解市场需求这两个终极困惑,而这两大问题本质上源于人群之间的沟通障碍,即文中所论述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源自经济学,后又广泛运用于其他领域,在设计学中尚未有文献记载其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基于此,首先从市场现状,即表象出发,分别从线上,线下以及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三个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推导出相应的模型。
  品牌是瞬间联想,是引导目标人群的视线并降低产品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式。文中采用网络结合实地调研、一对一人物访谈、初创团队实习等方式,结合商业模式中的各类案例,主要探讨两方面的研究1)在国家,产业和人性的多重原因分析中,以案例佐证如何借助有效的品牌平台降低设计师产品与市场在需求和供给的沟通中的信息不对称2)研究将毕业设计这一行为当作品牌来运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其中从选题,原型加工,量产等多维度视角下,提出可行的改良模式,从而帮助设计系毕业生一方面获取更多信息和资源,一方面更多的被外界所了解。最后以设计新的沟通平台的形式(网络版或App)进行以设计系学生为中心的降低多方角色的信息不对称的尝试。
  本文意在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有建设性的、从设计师角度出发的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思维方法体系,从而为今后设计师品牌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