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为例
【6h】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扬州瘦西湖湿地公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城市生态的恶化

1.1.2 城市居民的诉求

1.1.3 设计观念的转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的重点及框架

1.4.1 论文的重点

1.4.2 论文的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湿地

2.1.2 城市湿地公园

2.1.3 生态设计

2.1.4 景观设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城市生态学理论

2.2.2 湿地恢复理论

2.2.3 环境承载力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游憩学理论

2.3 研究现状分析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湿地公园的认知

3.1 城市生态的名片

3.2 项目建设的条件

3.3 境内外城市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3.3.1 境外案例

3.3.2 境内案例

3.4 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

4.1 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与评价

4.2 湿地生态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

4.2.1 生态优先原则

4.2.2 弹性发展原则

4.2.3 经济高效原则

4.3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

4.3.1 重点保护区

4.3.2 湿地展示区

4.3.3 游览活动区

4.3.4 管理服务区

4.4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特点

4.4.1 景观设计场所的特殊性

4.4.2 景观设计内容的延伸性

4.4.3 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确定性

4.5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要素设计

4.5.1 生态要素

4.5.2 人文要素

4.5.3 交通要素

4.5.4 设施要素

4.6 本章小结

5 研究区的范围界定与景观评价

5.1 瘦西湖环境评价

5.1.1 自然条件评价

5.1.2 社会经济评价

5.1.3 人文资源评价

5.1.4 交通现状评价

5.1.5 景观设施评价

5.2 研究区的范围界定

5.3 研究区的人为评价

5.3.1 评价指标的确立

5.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5.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5.5 本章小结

6 瘦西湖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6.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1.1 维持生态安全、促进生物保护

6.1.2 弥补科普缺憾、完善科研体系

6.1.3 创建生态城市、开发旅游资源

6.2 总体设计思路

6.2.1 设计理念

6.2.2 设计目标

6.2.3 设计原则

6.3 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分区设计

6.4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要素设计

6.4.1 湿地水质修复

6.4.2 生物群落营造

6.4.3 湿地地貌恢复

6.5 城市湿地公园人文要素设计

6.5.1 文化繁衍—运河文化

6.5.2 文化精髓—古城文化

6.5.3 文化特色—驿站文化

6.5.4 文化内涵—文人文化

6.6 城市湿地公园交通要素设计

6.6.1 游览路线的控制

6.6.2 道路形式的设计

6.6.3 交通工具的选择

6.7 城市湿地公园设旋要素设计

6.7.1 观赏型设施

6.7.2 交流型设施

6.7.3 便利型设施

6.8 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法

6.8.1 人文—生态的内在影响因素

6.8.2 自然—生态的外在表现形式

6.9 本章小结

7 总结

7.1 结论

7.2 创新与不足

7.2.1 创新

7.2.2 不足

7.2.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学研究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湿地一直美誉为“地球之肾”——她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降解污水、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功能。然而随着当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盲目无序的扩展,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湿地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面积骤减甚至消失。维护、建立城市湿地公园能够有效保护湿地环境功能,恢复、创造优质湿地生态景观,是解决目前湿地退化问题的有效手段。
  城市湿地公园有别于一般意义的水景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持续发挥综合效益的基础。本文整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理论上对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在研究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案例的基础上,阐述了一般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公园选址、功能分区、设计原则、设计特点、生态景观要素设计,并逐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次建立了公园选址评价模型,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使项目的开发更加具有科学依据。而且本文将生态景观设计的要素分为生态要素(湿地水质恢复、生物群落营造、湿地地貌恢复)、人文要素(历史文脉、场所精神、地域文化)、交通要素(空间形态、路线选择)、设施要素(材质、色彩、形态),并分别对其生态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核心第三部分内容是将上述理论研究运用于实际案例—瘦西湖湿地公园,用案例检验理论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利用选址评价模型确定了湿地公园的范围,总结湿地公园建设的可行性。在确立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总体设计思路之后,从生态要素设计、人文要素设计、交通要素设计以及设施要素设计四个方面对瘦西湖湿地公园进行了详细的生态景观细部设计,最后提出了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法讨论,完成了理论到实际过渡的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