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的存在性与诱导因素研究
【6h】

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的存在性与诱导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清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存在性研究

第三章 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诱导因素研究

第四章 政策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金融危机的发生常常伴随着市场流动性黑洞的发生,这使得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流动性黑洞这一现象。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高同质性使其具备了流动性黑洞存在的现实基础,这也使得国内学者进一步关注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问题。
   本文对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的存在性与诱导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有所改善,市场参与主体范围不断扩大,但实际参与交易的市场交易成员仍具有较高的同质性,流动性黑洞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导致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存在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多样性、市场风险和宏观政策调整三个因素。通过建立债券收益与交易变化量双变量自回归模型,利用银行间国债市场逐笔交易面板数据,对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债券收益率和交易变化量均呈正向自相关关系,交易量指令流的变化导致债券当期收益率的反向变化,前一期的收益率对当期交易产生负向影响,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存在流动性黑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调节变量,对流动性黑洞的诱导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多样性、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市场风险因素对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的诱导作用显著,其中,市场交易主体多样性不足是导致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存在的核心因素。最后从四个方面对防范流动性黑洞的发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