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6h】

基于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相关概念解析

1.3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

2.2创新链相关理论

2.3交易成本理论

2.4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研究

2.5文献评述

第三章 中国科技投入、科技成果及转化现状

3.1中国科技投入现状分析

3.2中国科技成果现状分析

3.3研发资本配置效率分析

3.4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分析

3.5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及原因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创新链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4.1基于创新链的知识流动价值增值机制

4.2基于创新链的知识转化机制

4.3基于创新链的成果转化不确定性降低机制

4.4基于创新链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实证分析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

5.1创新链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复杂网络特征

5.2基于复杂网络的创新链集成转化模式构建

5.3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效应分析-基于区域创新网络视角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仿真

6.1动力学系统理论概述

6.2创新链集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6.3创新链集成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模拟

6.4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学技术如何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这是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等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的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创新内化为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是构建国家或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之一,也是各国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然而,中国仍然存在科技与经济融合不强,知识产出与成果转化脱钩,创新链中各主体“割裂”等现象,这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本文以技术创新理论、价值链理论、集成创新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综合应用知识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多学科的技术方法,遵循系统分析、系统集成、系统优化的内在逻辑,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与模拟仿真相结合,从创新链集成的视角,研究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第一,中国科技投入、科技成果与转化现状分析。通过对中国科技投入与科技成果基本情况分析,结合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计量分析,得到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研发投入强度偏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研发资本配置效率低,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局面;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且存在区域差异。同时,从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和成果转化管理机制不合理等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二,基于创新链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分析。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流动的价值增值是内因,知识转化是本质,降低成果转化过程不确定性是重要保障。从理论角度,对基于创新链的知识流动价值增值机制、知识转化机制与创新不确定性降低机制展开研究;从实证角度,验证基于创新链的知识来源、知识产出与成果转化的链式关系。通过分析得到主要结论有:(1)创新链的知识流动过程具有循环性,动态性和知识的优化与整合等特征,通过知识共享、知识学习和知识再创造,实现创新链的知识价值增值;(2)企业与发明者决策相对稳定,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隐性知识转化;(3)提高研发人员激励水平和企业技术匹配能力,加强科技中介服务集成,是降低科技成果转化不确定性的重要途径;(4)知识积累对知识产出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知识产出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影响显著。
  第三,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依据复杂网络理论,分析了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复杂网络特征:结构复杂性、连接多样性、综合性与集成性、各种复杂性因素融合性和动力学复杂性等。探究了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构建目标,基本构架,优势与动力,保障措施等。为了验证该模式的实践性,尝试从区域创新网络视角,对创新链集成的成果转化模式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网络集聚程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四,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仿真研究。通过系统动力仿真,分析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未来数年的变化趋势,说明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转化模式,对加强科技与经济融合,提升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创新链集成受到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影响,依赖于创新主体间协同合作、有序运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