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好声音》的麦当劳化
【6h】

《中国好声音》的麦当劳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承诺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动机与问题缘起

1.2文献回顾

1.3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模板引进

2.1高效性

2.2数量化

2.3可预测性

2.4可控制性

第三章 工具

3.1制作工具

3.2 传播工具

3.3评价工具

第四章 角色

4.1导师

4.2选手

4.3流水线上的生产工

4.4观众

第五章 节目呈现

5.1转椅

5.2歌曲

5.3 “好”故事

5.4叙事情节

第六章 结论

6.1小结

6.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2012年,一档名叫《中国好声音》的音乐选秀节目以不同以往的创意形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创造了其它节目难以企及的收视率。不仅如此,还带来了对国内电视节目制作理念和创作模式的重新审视和思考。目前,对《中国好声音》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传播层面的研究,即:《中国好声音》全新的节目理念澄清了目前电视节目的不良风气,传递了正能量,从而获得成功;另一方面为技术层面的研究,即:节目创作中所涉及的模板引进、制播分离、中外制作团队合作、宣传手段等。以上两个方面所涵盖的研究都从某一方面解释了《中国好声音》走红的原因。但是对促成《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因素的形成环境和形成条件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本研究以《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为研究对象,把《中国好声音》分为模板引进、工具、角色、节目呈现四个部分。以乔治·瑞泽尔提出的麦当劳化理论为基础,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这四个部分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好声音》从模板引进,人员选择和制作过程到后期的宣传策略都的确具有麦当劳化的四个特征——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由此,揭示了《中国好声音》的走红实则是电视节目制作麦当劳化的结果。此外,研究还发现麦当劳化的电视节目制作模式在理性化的操控下暴露出的种种非理性化弊端,如:竞相引进模板而导致的浪费,依赖模板而造成的创新意识的缺失,以及对人性关怀的缺乏等。由此,笔者认为,对于模板引进应持审慎的态度。在肯定起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对其所引发的弊端提高警惕;在引进模板时要认识到,挖掘自身的创作潜力才我国电视节目创新的源动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