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视民生新闻的麦当劳化——以《直播南京》为例
【6h】

电视民生新闻的麦当劳化——以《直播南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问题缘起

1.2相关文献回顾

1.3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高效性

2.1 快: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命

2.2 省:自媒体时代的“全民记者”

2.3 编:新闻采编的高效性

2.4效率的制度支持

第三章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可计算性

3.1节目体量的可计算性

3.2收视率的可计算性

第四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可预测性

4.1节目内容吸引受众的可预测

4.2节目测评标准的可预测

第五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控制性

5.1节目叙事化处理使观众兴趣可控

5.2节目可持续收视率的可控

第六章 结论

6.1反思电视民生新闻的麦当劳化

6.2高效率的悖论

6.3 想象力的弱化

6.4 同质化的趋势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西方进入现代社会后,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对其理性化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理性化影响着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韦伯理性化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分析社会生活的现代性来说,有着不小的启示意义。新闻传媒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理性化的影响。我国自2002年出现了大时段直播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的景象,不可否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打破传统电视新闻播报模式,提升新闻的可看性与贴近性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但“麦当劳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甚至对人们的新闻传播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误导。
  目前,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播层面的研究,即电视民生新闻与以往传统电视新闻相比,内容、视角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二是技术层面的研究:即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等,以上两个方面所涵盖的研究都没有从社会学角度对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进行过研究、分析。
  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进行分析、反思,需要我们跳出单一的新闻理论和实践研究,从更加广阔的社会学里找到电视民生新闻生产的本来面目。本研究以南京地区的老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直播南京》为个案,从节目的策划到最后播出,进行整体观照,以乔治·瑞泽尔提出的社会的麦当劳化为基础,结合麦当劳化的四个维度:高效性、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运用个案分析法、二次文献分析法对电视民生新闻进行质性研究,在肯定电视民生电视新闻蓬勃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揭示出当下电视民生新闻的麦当劳化倾向,并反思麦当劳化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造成的新闻特性的弱化、记者采访的模式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低俗化、同质化等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要警惕麦当劳化给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力,传播正能量,剔除为达到轰动效应而制造的新闻“糟粕”。立足本土化和差异化发展方向,让电视民生新闻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