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研究
【6h】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分析框架及创新

第二章 民主、协商民主、基层协商民主

2.1民主

2.2协商民主

2.3基层协商民主

第三章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实现何以可能

3.1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产生原因

3.2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条件

3.3实现基层协商民主的意义所在

第四章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4.1农村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

4.2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

4.3企事业单位内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

4.4基层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协商对话

4.5网络政治参与下的协商民主实现

第五章 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形式的现状分析

5.1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形式取得的成绩

5.2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形式面临的困境

5.3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形式困境的反思

第六章 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形式的路径探讨

6.1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形式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6.2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形式应遵循的价值理念

6.3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形式的现实路径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民主走向协商是民主理论的新创造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在协商的视域下探究民主的深刻内涵,并努力找到协商与民主的契合点,曾经是中外政治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协商民主”理论的诞生使关乎协商与民主的反思和讨论暂时告一段落,它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对民主真实性的关注,即民主在多大程度上是实质性的公民参与、而非象征性的“表面工程”。协商民主重在强调通过广泛的协商和直接的对话等形式的协商活动来听取民意,调整公民之间的利益偏好,最终达成决策共识。协商民主也因其充分而广泛的协商性和参与性而被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和传播。反观我国现行的民主体制,也正在努力建设和发展协商民主,而基层作为我国协商民主理论的孕育地和协商实践的试验田,是检验协商民主是否得到实质性的落实和开展的重要场所。
  基层协商民主的出现并非偶然,得益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不断实现、以及网络传播等信息技术的流行,我国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遍地开花的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形式发展至今,其形态日趋多元、其内容不断深化、其体系日渐形成。但与此同时,也因其缺乏制度性的保护及有效性的监督而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审慎反思,只有在坚持好党的领导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崇尚法治原则的基础上,遵循自由平等、宽容贵和、程序公正的价值理念,从制度建设、程序规范、经济保障、文化提高、监督落实五个方面着手,不断优化基层协商民主得以实现的现实路径,才能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广泛实践和蓬勃发展,更加完善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为我国基层的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展现令人鼓舞的新走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