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网络视角下农民工社会融合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6h】

社会网络视角下农民工社会融合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综述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 理论与文献评述

第三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和社会融合现状分析

3.1研究设计与实施

3.2 农民工社会网络现状

3.3农民工社会网络对社会融合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构建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4.1 政府行为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4.2农民工社会网络构建中政府导向的变化

4.3农民工社会网络构建中的政府管理

4.4农民工社会网络构建中的制度实践

第五章 农民工社会融合政策优化路径探讨

5.1扩大农民工情感支持网络

5.2构建公共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

5.3推进农民工个人网络向公共网络转变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6.2 可能的创新之处

6.3 不足之处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农民工社会融入和社会网络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根据国务院的相关数据,1978年时,我国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18%,“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5%,由此可见我国的城市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忽略,由于计算方法的缘故,两亿多农民工也被算作了城市人。但实际上,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工并没有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待遇,在城市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目前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0%多,距离真正意义上高质量的城镇化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实际城镇化率的重要意义,也在政策和体制、机制上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农民工仍然难以融入城市社会,伴随而来的社会问题也越发尖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意味着我们城镇化的进度将加快,这将是中国经济增长重要的空间和潜力。
  本文采用2014年针对南京市农民工的问卷调研和访谈数据,运用社会网络、社会融合以及政府行为理论和方法,探索性地分析了农民工社会网络形成和发展过程对其社会融合现状和融合意愿的影响。同时对农民工社会网络构建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从扩大和优化农民工社会网络的视角提出了推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政策路径。
  研究发现: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强关系占主导。这意味着农民工的社会交往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乡土网络”,并且这样的社会网络对农民工的融合现状和融合意愿仍然有显著影响。政府在扩大农民工社会网络、推进农民工社会融合政策优化方面的努力方向是:第一,改革户籍和就业政策,加强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文化环境建设,从而扩大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规模,增加弱关系比例,有效地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第二,政府要利用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网络主体之间的利益关联性,通过相关体制、机制的联结和约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网络执行模式;第三,大力推进农民工个人网络向公共网络转变,提高其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为农民工社会融入提供重要的条件支撑,同时向企业和农民工等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