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γ-TiAl双辉等离子W-Mo共渗工艺及改性层性能研究
【6h】

γ-TiAl双辉等离子W-Mo共渗工艺及改性层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属间化合物

1.2 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

1.3 TiAl基合金高温氧化性能研究进展

1.4 TiAl基合金耐磨性能研究进展

1.5 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1.6 课题的提出和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设备

2.2 合金层形貌组织及力学性能表征

2.3 高温氧化试验方案

2.4 摩擦磨损实验方案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γ-TiAl双辉等离子W-Mo共渗工艺试验研究

3.1 γ-TiAl双辉等离子W-Mo共渗工艺参数优化

3.2 改性层的形貌与成分分析

3.3 W-Mo改性层力学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Mo改性层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4.1 金属的高温氧化机理概述

4.2 W与Mo在γ-TiAl晶胞中的占位倾向分析

4.3 750℃氧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800℃氧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900℃氧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Mo改性层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5.1 材料的摩擦磨损

5.2 速度因素对W-Mo改性层摩擦行为的影响

5.3 载荷因素对W-Mo改性层摩擦行为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γ-TiAl具有比强度高和耐蚀性好等特点,是在当代化工、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的材料之一,但是γ-TiAl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与耐磨性能不足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γ-TiAl表面制备W-Mo改性层,并制备渗Mo改性层和渗W改性层作为对比,探究其高温氧化行为和摩擦磨损机理。
  通过改变各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探索,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保温时间3h,气压35Pa,极间距20mm,源极电压850V,阴极电压500V。最佳工艺参数下制备的W-Mo改性层表面致密,厚度约9μm,与γ-TiAl结合良好,结合力为74N。W-Mo改性层表面主要由W相和Mo相组成。W-Mo改性层的显微硬度平均值为853.2HV0.1,约为γ-TiAl的2.8倍,纳米硬度10.337GPa,弹性模量282GPa。
  通过恒温氧化试验对比探究γ-TiAl基体、渗Mo改性层、渗W改性层和W-Mo改性层在750℃、850℃和900℃下的抗高温氧化性能。W-Mo改性层在750℃与850℃的氧化产物主要为MoO2、MoO3、WO3、Al2O3和TiO2,其表面氧化膜结构致密,与γ-TiAl结合良好。900℃下的氧化产物为MoO3、WO3、Al2O3和TiO2,表面晶粒呈球状,内部以棉絮状向外生长,底部组织仍然连续致密,并且氧化增重最小,为4.6324mg/cm2,约为γ-TiAl的21.47%,能够有效提高γ-TiAl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通过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对比探究γ-TiAl基体、渗Mo改性层、渗W改性层和W-Mo改性层在不同的滑动速度和载荷下的耐磨性。结果显示,W-Mo改性层结合渗Mo改性层的润滑作用和渗W改性层优越的耐磨性能,其摩擦系数相对最小,约为0.45。W-Mo改性层的体积磨损量为0.0051mm3,比磨损率为0.1487×10-4·mm3·m-1,约为γ-TiAl的8.32%,磨损机制是轻微的磨粒磨损,W-Mo改性层可以有效的提高γ-TiAl的耐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