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中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
【6h】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中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中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连续入院ASA Ⅱ~Ⅲ级择期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高血压患者30 例,年龄62~87岁,男9例,女21例,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A组) , 蛛网膜下腔阻滞组(B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未用术前用药, 入室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于局麻下行桡动脉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 桡动脉经Flo Trac传感器(Edwards 公司,美国)绿色接口连接Vigileo CCO/SvO2 监测仪(Edwards 公司,美国) 的Flo Trac电缆线,用于监测动脉压心排量(APCO)、CI、SV、SVI、SVV等指标, 经Flo Trac传感器的白色接口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有创动脉压,颈内静脉经Edwards传感器(Edwards 公司,美国)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中心静脉压。记录患者“入室”时点各项监测指标的初始值;患者平静休息后,记录各项指标作为“麻醉前”的基础对照值。
   B组使用高比重布比卡因15mg(0.5%,与10%葡萄糖混合液)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控制神经阻滞平面达胸10水平,不高于胸6水平。A组患者常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丙泊酚、阿曲库铵、瑞芬太尼静脉泵注维持麻醉。
   记录病人入室、麻醉前(T0)、麻醉后1min(T1)、5min(T2)、10min(T3)、手术切皮1min(T4)、5min(T5)、10min(T6)、手术1h(T7)、手术结束缝皮时(T8)的HR、SABP、DABP、SPO2、CVP、PETCO2、CO、CI、SV、SVI、SVV等指标,并计算衍生数据RPP、MAP、SVR、SVRI等。
   分别于T0、T2、T7、T8四个时点,自桡动脉置管处抽取动脉血5ml,放置于一次性使用血样采集管(SSTⅡ塑料血清管,硅化内壁,含促凝剂和血清分离胶,英国Becton Dickenson 公司)中,室温下静置于试管架2h,而后用80-2离心机(上海手术器械厂生产)以1000转/分的速度离心10min,迅速又小心地分离红细胞与血清,取血清于血清管中,放置于702型超低温冰箱(-80℃,美国Thermo公司)中,等待集中检测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含量。记录围术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经静脉血管造影术确诊)、肺栓塞(术后经静脉血管造影术确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结果:①A组在T1时HR、SVR、SVRI 明显升高(p<0.05),SABP、DABP、MAP、RPP显著高于B组。麻醉手术的大部分时间中, A组SABP、DABP、MAP、RPP、SVR、SVRI均显著高于B组 (p<0.05)。②B组T1到T8,SABP、DABP、MAP、RPP均显著高于基础值;在T3后大部分时间中,SVR、SVRI显著低于基础值。③T5后各时点,两组HR均降至显著低于基础值。④A组CVP从T1到T8均极显著高于基础值,B组仅在T1和T2显著高于基础值。⑤A组CO、CI在T8, B组在T2、T3降至显著低于基础值;B组CO、CI于T7、T8显著高于A组。⑥术中A组SV、SVI、SVV无显著变化。B组SV在T6,SVV在T6、T7显著升高,SVI在T6有极显著升高; SVV在T6显著高于A组。⑦其他时点各项指标,组内、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组4例, B组1例。⑨与麻醉前比较,A、B两组不同时点的hs-CRP值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各时点无明显差异。
   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中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相似。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显著降低术后DVT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