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印度不结盟政策与对苏外交——尼赫鲁时期印苏关系评析
【6h】

印度不结盟政策与对苏外交——尼赫鲁时期印苏关系评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印苏关系溯源

一、殖民统治前的印俄关系

二、殖民统治时期的印俄关系

第二章不结盟政策的形成与印苏关系冷淡(1946—1949)

一、印度不结盟政策的源起

二、印苏正式建交

三、印苏关系冷淡

第三章不结盟政策的发展与印苏关系正常化(1950—1955)

一、印苏关系走向缓和

二、美巴结盟与印苏关系

三、印苏高层领导互访

第四章不结盟政策的考验与印苏关系友好(1956—1958)

一、两次危机中的印苏关系

二、印苏关系的巩固

第五章不结盟政策的调整与印苏关系默契(1959—1964)

一、中印边界冲突与印苏关系默契

二、印美关系发展与印苏关系默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早期印俄关系以经济交流为主。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后,印俄关系让位于英俄关系。殖民统治期间,英国政府不断地在印度宣扬“俄国威胁论”。俄国十月革命在-定程度上推动了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但十月革命的影响并没有改变民族资产阶级主导印度民族运动的基本情况。1927年,尼赫鲁的苏联之行为日后印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冷淡到热情的过程。印度临时政府成立后,印度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是由当时印度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开创了印度外交的新局面,1947年4月印苏建交。然而,双边关系并未获得预期的发展,反而呈现冷淡状态。印度共和国成立后,印度不结盟政策与印苏关系同步发展。印度在朝鲜战争和对日和约问题上的态度以及苏联在克什米尔问题中的立场推动了双边关系走向缓和。1954年的美巴结盟加快了印苏关系改善的步伐。印度通过加强与亚非国家间的合作,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以及与苏联签署贸易协定,逐步获得苏联的认可。在此基础上,通过1955年6月尼赫鲁访问苏联以及同年11月至12月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回访印度,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56年印苏两国在苏伊士危机中共同的反殖立场以及印度在匈牙利危机面前采取的观望态度,在促进印苏关系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印度的不结盟政策遇到了考验。在印度政府看来,印度的匈牙利政策不过是在国际事务中根据自身利益进行独立判断的产物,而这种独立性正是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运用。危机过后,苏联通过对印度的经济援助,在安理会否决克什米尔问题的议案以及邀请印度参与解决中东事务等举措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1959年中印边界发生冲突,印度的不结盟政策相应地做出调整。在坚持不与大国结盟的前提下,印度开始同时发展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一方面,美国在中印边界冲突中对印度的支持使得印美关系有所发展。另一方面,印苏两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更加默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