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类型学和形态学的苏州古城新建住区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6h】

基于类型学和形态学的苏州古城新建住区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和动机

1.1.1相关名词界定

1.1.2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2.3研究创新点

1.3.研究程序和概要

1.3.1技术路线

1.3.2章节概要

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

2.1.文献参考的内容及目的

2.2.相似课题研究综述

2.2.1课题研究理论背景

2.2.2相似相关课题研究

2.2.3课题研究支撑理论选择

2.3.支撑理论文献综述

2.3.1建筑类型学理论概述

2.3.2城市形态学理论概述

2.3.3支撑理论研究现状

2.4.其它相关文献综述

2.5.小结

第三章:苏州古城住区建设历程及其设计模式初探

3.1.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古城住区建设发展历程

3.2古城住区建设特征分析

3.2.1驱动机制层面的变化

3.2.2更新建设内容层面变化

3.3一种新的模式初探

3.3.1三方利益的契合点

3.3.2传统和现代的的契合点

3.3.3文化理念贯穿

3.3.4对于新模式的思考

3.4小结

第四章.苏州古城传统形式住区空间形态

4.1苏州传统形式住区概述

4.2苏州传统住区特征解读

4.2.1苏州传统住区的空间特征

4.2.2城市肌理背景下的苏州传统形式住区

4.3苏州传统形式住区的特征小结

4.3.1特征元素

4.3.2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苏州古城中的现代住区

5.1古城中现代住区解读

5.1.1古城现代住区产生背景

5.1.2对于古城现代住区的解读

5.2与传统形式住区的对比分析

5.3小结

第六章苏州古城新建住区空间形态设计策略

6.1设计原则

6.2基于当代类型学思想的原型提取及重组策略

6.2.1类型包含的两层意义

6.2.2类型学理论的应用

6.2.3苏州古城住区空间特征的原型处理策略

6.2.4小结

6.3基于城市形态学的结构肌理协调策略

6.3.1城市形态学的两条重要思路

6.3.2道路网脉的协调策略——模糊关系和功能完善

6.3.3街坊群落的协调策略——单元模数和开发可行性

6.3.4边界区域的协调策略——边界活力和私密性

6.3.5小结

6.4两种理论的综合运用策略

6.5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

6.5.1古城住区规划控制引导的特殊性及策略

6.5.2住区交通问题解决策略

6.5.3小结

6.6实际案例经验分析借鉴

结语

致谢

作者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苏州古城住区空间形态是构成苏州古城整体肌理结构的重要部分,两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生活行为方式延续使得古城住区的空间形态具有了非常稳定的结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发生转变,古城住区空间形态中的传统形式逐渐暴露问题,而我们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对古城造成了破坏。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探求新的设计模式,弥补现实中设计策略对于住区建设引导的不足。 本次课题研究以类型学和城市形态学为支撑理论,通过两种理论的综合运用对于苏州古城住区空间形态进行现状的剖析以增强认知和发现问题,进而运用理论和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提出新探求新的模式。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以期对古城住区的设计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也为古城其它功能区域更新保护建设过程中肌理的延续,文脉的继承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章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支撑理论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总结。通过住区建设的历时性分析把脉其发展趋势,运用类型学和城市形态学理论对于传统古城住区空间中主要的组成空间进行原型提取和归纳分类,对住区形态中主要的构成要素进行特征分析,同时将古城中传统和现代住区形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种形态的优缺点。进而,通过理论方法的运用,结合之前分析的结果提出本次研究的核心内容——苏州古城新建住区空间形态设计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