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6h】

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理论意义

1.1.3实践意义

1.2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国外相关研究

1.3.2国内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1.3.3国内小城镇研究

1.3.4国内大城市周边地区研究

1.3.5国内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空间和产业研究

1.4研究方法和论文思路

1.4.1研究方法

1.4.2论文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的相关理论分析

2.1大城市发展演化理论

2.1.1城市空间扩散与核心边缘理论

2.1.2城市圈层结构理论

2.2大城市与周边地区小城镇关系理论

2.2.1城乡关系理论

2.2.2共生理论

2.2.3“灰色区域”理论

2.3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相关理论

2.3.1田园城市理论

2.3.2卫星城和新城理论

第三章合肥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现状分析

3.1合肥市经济与空间发展分析

3.1.1合肥空间拓展与演进

3.1.2合肥市经济发展历程

3.1.3合肥空间与产业发展分析

3.2合肥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现状

3.2.1基本概况

3.2.2基本类型

3.3合肥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发展特点

3.3.1小城镇规模小、功能弱

3.3.2小城镇密度大、分布不均衡

3.3.3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3.3.4小城镇旅游发展潜力较大

第四章合肥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

4.1空间整合

4.1.1空间整合的影响因素

4.1.2空间整合方案

4.1.3措施与建议

4.2特色镇整合

4.2.1特色镇整合分析

4.2.2旅游特色镇整合

4.2.3措施与建议

第五章结语

5.1主要结论

5.1.1理论方面

5.1.2实证方面

5.2不足和有待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时代的来临,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地处城市与乡村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区,它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对于周边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传导和引导作用,而且对于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空间拓展具有推动作用。对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进行研究,既丰富了我国大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也深化了我国小城镇研究。所以,作为经济敏感性、社会敏感性和环境敏感性最强烈,空间利用方式变化最大的地域实体,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整合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国内外大城市空间结构和小城镇研究文献的评述出发,从大城市、大城市与周边地区小城镇关系、小城镇三个方面总结了大城市发展理论、大城市与周边地区小城镇关系理论、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理论,并以合肥市为例,对合肥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进行了具体研究。 合肥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合肥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现状研究。主要分析了合肥经济与空间发展历程、合肥周边地区小城镇基本概况和类型,概括了合肥周边地区小城镇的规模小、功能弱、密度大、分布不均衡、发展动力不足、产业水平低等现状特点;第二部分,对合肥周边地区小城镇从空间整合和特色镇整合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空间整合上,从中心城区的扩散效应和周边地区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上分析了空间整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空间整合的“九大功能区、两级轴线,十五个生长点(五个一级生长点、十个二级生长点)”的空间整合方案。在特色镇整合研究上,对第一产业特色镇、工业特色镇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提出了旅游资源特色整合、旅游景区整合、旅游线路整合的方案。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整合研究表明,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应以空间和产业为支撑。在空间整合上,应考虑大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转移,遵循地理位置、功能相近原则;在产业整合上,既考虑小城镇吸纳大城市梯次转移的产业,还要考虑小城镇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特色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