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社会当前贫富悬殊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6h】

中国社会当前贫富悬殊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中国社会贫富悬殊的现状、特点及其严重性

1.1中国社会不同群体收入悬殊导致社会整体贫富悬殊

1.1.1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悬殊

1.1.2东部居民与西部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大

1.1.3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明显

1.1.4不同职业的人群收入不均衡

1.2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情况比统计结果更严重

1.2.1国内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

1.2.2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1.2.3相对贫困人口数量增多

1.2.4原有贫困人口延续至今

二、中国社会贫富悬殊的原因分析

2.1贫富悬殊形成的历史原因

2.1.1“马太效应”放大了改革开放前遗留的问题

2.1.2地理条件的差异是贫富悬殊的环境因素

2.2贫富悬殊形成的公共政策原因

2.2.1“城乡户籍二元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2.2.2机会均等原则没有得到普遍遵循

2.2.3现行社会管理模式使社会运行成本支付过大

2.2.4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

2.2.5现行税收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

2.2.6现行社会管理模式易于产生“权钱交易”

2.2.7大量失地农民生活窘困

2.2.8政府制定倾斜发展政策并控制过多社会资源

2.3贫富悬殊形成的个人原因

2.3.1受教育程度不同加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

2.3.2个人自身素质的不同拉大了贫富差距

三、中国社会贫富悬殊的负面影响

3.1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2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

3.3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4社会稳定存在的隐患使维护社会安全的成本增加

四、缩小中国社会贫富悬殊的对策

4.1中外思想家对社会公平的阐述

4.2罗尔斯《正义论》对公正的阐述

4.2.1罗尔斯“正义两原则”简介

4.2.2“差别原则和交替共识”讨社会公正的意义

4.3市场经济社会必须坚持公平原则

4.3.1“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4.3.2坚决取消城乡户籍二元制

4.3.3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遵循机会均等原则

4.3.4强化比例税制,加强对税收的管理

4.4市场经济社会必须坚持差别原则

4.4.1坚持以人为本与坚持差别原则

4.4.2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4.4.3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棘手的社会矛盾,这些这会矛盾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贫富悬殊现象就是当前我国社会中的突出矛盾之一。 根据权威部门的测算,中国社会目前的基尼系数大约在0.452-0.467之间,这表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非常悬殊,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认为,由于统计标准不同,中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比目前政府公布的数字还要大。 毋庸质疑,中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必然会给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贫富悬殊会导致犯罪成本降低,从而非常容易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现象;贫富悬殊会导致广大低收入人群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贫富悬殊会导致众多弱势群体对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的怀疑,从而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那么,为什么中国从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占主导的社会经过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贫富差距就变得如此悬殊昵?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非但没有取消城乡户籍二元制,实行教育公平、就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医疗保险公平、税赋公平,大力推行公平自由竞争,反而在一系列公共政策的制定上不自觉地向强势群体倾斜,这就人为地放大了贫富之间的“马太效应”。而这种“马太效应”形成中的人为因素正是社会中广大弱势群体怀疑社会公平、正义,对党的有关改革开放政策持抵触情绪的主要根源。 因此,我们要想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缩小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首先,必须以社会公平为原则制定各项政策,让每个市场主体都能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其次,我们必须坚决取消像城乡户籍二元制、国家公务员招聘中的地域限制等明显不合理的,不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再次,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让他们享受更多的实惠;最后,我们必须完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并大力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我们要通过这些政策措施的推行,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以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