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ARCH类模型的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研究
【6h】

基于ARCH类模型的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国外、国内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成果

1.2.2国内研究成果

1.3研究思路

第二章股市波动性的相关理论

2.1股市波动的含义及波动理论

2.1.1股票市场波动的含义

2.1.2股票市场波动理论

2.2股票市场波动的机理

2.2.1 股票的内在价值

2.2.2股票的市场价格

2.3股票市场波动的发生机制

第三章股市波动性的测定方法

3.1描述性统计测定波动性的方法

3.2运用ARCH类模型测定波动性

第四章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描述性测定

4.1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的股指波动分析

4.1.1标准普尔500指数

4.1.2 日经225指数

4.1.3香港恒生指数

4.2我国股票市场整体波动性简要分析

4.3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描述性测定

4.3.1 沪深两市指数的均值和振幅

4.3.2沪深两市指数的标准差、偏度、峰度和JB-检验值

第五章基于ARCH类模型的我国股市波动性实证研究

5.1 ARCH类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适用性检验

5.2运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进行初判

5.3建 ARCH类模型

5.3.1上证指数ARCH类模型

5.3.2深证成指ARCH类模型

5.3.3两市分阶段分析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波动性是股票市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股价的正常波动是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的前提,对证券市场的成熟和规范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股价的非正常波动则会对股票市场产生不利冲击。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发展阶段,有其独特的波动特征,既有促进股市和经济发展的合理波动,又有延滞股市和经济发展的非正常波动,这两种波动对股市和整体经济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所以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特征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现代金融理论和现代统计理论为指导,以沪深两市大盘指数的波动性为主线,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有跨越我国股市整个发展过程的整体分析,又有详细的分阶段分析,既有与国际市场的横向对比,又有各阶段的纵向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股市波动的特征。本文首先介绍了股市波动的相关理论和测定股市波动性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最后建立ARCH类模型,分析得出结论。 研究表明:我国两市大盘指数符合一般金融数据的特征,可以进行一般性统计分析,也可以建立ARCH类模型进行分析;两市在整个分析期内收益率均值要高于同时期国际主要股票市场,但我国两市收益率波动的标准差、偏度和峰度却要比同期几个国际指数都大,说明我国两市相对于成熟的股票市场更加不稳定,风险更大;深市的收益—风险比大于沪市的收益—风险比;上证指数存在信息冲击的非对称性,“杠杆效应”明显,“利坏消息”对股市的冲击要比等量的“利好消息”的冲击大;深证成指不存在“杠杆效应”,不能断定它的信息冲击曲线的对称性,等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