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动关系研究——以邓小平信仰思想为中心
【6h】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动关系研究——以邓小平信仰思想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目的或意义

1.2 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1.2.2 该课题的研究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及创新之处

1.3.1 本课题的难点

1.3.2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2 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

2.1 信仰的内涵、特征与分类

2.2 马克思主义信仰概述

2.3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表现及影响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述

3.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与特征

3.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

3.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

3.3.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的关系

3.3.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时代化的关系

4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辩证关系

4.1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立关系

4.2 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统一关系

4.3 信仰缺失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心任务

5 邓小平信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选择的启示

5.1 邓小平一生及其信仰思想概述

5.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充分认识信仰问题的重要性

5.2.1 信仰自身的力量

5.2.2 中国国情决定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

5.2.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

5.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充分发挥信仰的精神动力功能

5.3.1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激励功能

5.3.2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导向功能

5.3.3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凝聚功能

5.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重视信仰教育

5.4.1 注重对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5.4.2 注重物质利益和信仰教育的辩证关系

5.4.3 坚持革命历史传统和现实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6 信仰建设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一环

6.1 信仰建设的涵义、目标与重要性

6.2 信仰建设的特征与要求

6.3 加强信仰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7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最高价值的信奉和追求。任何人都有信仰,信仰是一种选择性认同,具有坚定性、持久性和排他性。在当今诸多的信仰中,传统宗教信仰、个人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三足鼎立,而唯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代表人类进步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由衷相信和自觉追求,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崇高性、健全性和阶级性。当今一些人民群众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开始淡漠和动摇,但不能由此认定我国正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我们要全面认识信仰缺失的主体,客观评价普通人民群众信仰缺失的危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之间既有区别,但又是密切联系、统一而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能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在信仰缺失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构建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邓小平艰难而辉煌的一生见证了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他对信仰问题高度重视并留下了很多论述;邓小平信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给予了重要的启示:首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充分认识到信仰问题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其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借鉴并吸取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精神动力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最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重视信仰教育,其中包括要依据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对其加强信仰教育,要在提倡信仰教育的同时注重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关心、回答并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问题,在信仰教育的具体方式上要坚持将革命历史传统和现实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信仰建设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的工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通过信仰建设来有效地推进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构建,让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