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资源性商品国际贸易定价权缺失问题研究——以铁矿石和稀土资源为例
【6h】

我国资源性商品国际贸易定价权缺失问题研究——以铁矿石和稀土资源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资源性商品生产高度依赖于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而其在世界上的分布呈现极大的地域、国域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使得资源性商品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具有非常明显的“寡头”市场结构,这是国际资源性商品市场的基本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资源性商品市场中的“寡头”地位已初步确立,中国因素对国际资源性商品价格具有重要影响。但中国拥有的“寡头”地位并不意味着中国具有资源性商品贸易的定价优势,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世界铁矿石、大豆等商品的最主要进口国,中国未获得与进口份额相匹配的贸易利得,长年被动接受出口国的垄断高价;二是作为世界稀土、煤炭等商品的出口国,中国未能掌控能源“寡头”优势,商品长年以低价出口。贸易商品这种价格变化可以概括为“中国需求带动世界价格上涨,中国供给带动世界价格下降”,这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平稳增长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进口高价不断挤压着国内下游市场的利润;另一方面,国内资源的低价流失严重危及了国家资源的战略地位。基于上述事实,本文主要研究国际资源性商品的定价机制以及我国的参与策略问题。
   文章首先重点阐述了国际资源性商品的定价模式的种类及其价格发现机制;接着选择铁矿石和稀土为重点考察对象,运用Blair和Harrison的市场势力指数(BPI)和改进的Knetter(1993)的市场势力测度模型(汇率传递模型)实证测度中国铁矿石、稀土商品的买方市场势力和卖方市场势力,论证了我国在铁矿石、稀土市场定价权缺失的现实。
   然后,本文借鉴孙泽生(2009)的“生产者-贸易媒介-消费者”的三分法国际资源性商品定价分析框架,在分析和理清铁矿石和稀土生产者市场、贸易媒介市场、消费者市场格局的基础上,解释铁矿石和稀土商品的定价机理以及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铁矿石进口定价权缺失是国内钢铁市场、贸易媒介市场的低集中度和国际铁矿石生产市场的高度垄断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我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缺失是国内稀土生产市场、贸易媒介市场的低集中度(多头对外结构)和高度集中地国外稀土消费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后,本文从政府政策和市场机制等长、短期策略选择以及跳出博弈的定价模式选择两方面给出了中国增强资源性商品价格国际影响力的应对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