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兔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动物模型制备及发生机制探讨
【6h】

兔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动物模型制备及发生机制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窦汇区球囊加压法制备兔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1 动物模型存活情况及ICP变化

2 各组模型间脑含水量比较

3 各组兔脑组织EB含量比较

4 各组兔脑CT比较

5 光镜观察

6 电镜观察

三、讨论

四、结论

附图

第二部分 CTA在静脉窦区凹陷骨折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CTA检查方法与扫描参数

3.图像分析

二、结果

1.术前头颅CTA检查情况

2.预后

三、讨论

1.术前CTA检查对静脉窦区凹陷骨折患者是否具有手术价值的判断

2.术前CTA检查对静脉窦区凹陷骨折患者手术的指导作用

3.CTA检查对静脉窦区凹陷骨折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

四、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英文缩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窦汇区球囊加压法制备兔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兔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可能发生机制。
   方法:新西兰兔50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分为加压1.5h,解压后1.5h,解压后3h和解压后4.5h四个亚组,制备窦汇区球囊压迫模型,并动态监测各组的颅内压、脑含水量、病理及超微结构等变化。
   结果:模型组40只兔死亡6只,其中3只死于解压后4.5h的高颅压。球囊加压后颅内压显著增高(50.1±4.3)mmHg,脑含水量缓慢增加,解压后1.5h,出现颅内压第二次高峰(45.2±1.7)mmHg,形态学观察显示为血脑屏障破坏,此阶段主要为血管源性脑肿胀。解压后3h形态学观察显示脑组织细胞破坏明显,细胞毒性脑肿胀形成。解压后4.5h,高颅压和细胞缺血缺氧的恶性循环形成。
   结论:本实验利用新西兰兔初步建立类似于颅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动物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进一步探索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可能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 CTA在静脉窦区凹陷骨折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静脉窦区凹陷骨折患者的术前评估及术后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对16例静脉窦区凹陷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行CTA检查,并对CTA在手术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
   结果:在静脉窦区的凹陷骨折,CTA提示骨折片位于中后矢状窦时凹陷深度达0.5cm以上即对静脉窦有明显压迫,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应行手术治疗解除压迫。CTA检查可发现静脉窦破裂,并确定静脉窦破口的位置及大小,利于术中快速止血,降低手术风险。
   结论: CTA可指导静脉窦区凹陷骨折患者的术前评估及术后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