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问题研究——以华夏银行xx分行为例
【6h】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问题研究——以华夏银行xx分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2.2 现代运营管理理论

第三章 华夏银行xx分行会计事后监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华夏银行xx分行会计事后监督现状

3.2 会计事后监督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华夏银行xx分行会计事后监督优化设计

4.1 会计事后监督优化目标

4.2 会计事后监督优化路径

4.3 华夏银行xx分行会计事后监督优化方案

第五章 优化方案实施保障与预期效果

5.1 华夏银行xx分行会计事后监督优化方案实施保障

5.2 华夏银行xx分行会计事后监督优化方案效果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流程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形势的变化,传统会计事后监督方式落后,难以发挥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在理论界,由于巴塞尔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局限于已经造成损失的事件,没有将潜在的损失纳入到操作风险管理的范围之内。在实践中,由于会计事后监督方式落后,业务流程推动力不足,与其他监督管理机制也缺乏有效的协同,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缺乏有效性。我国商业银行也只是对已经发生的损失进行评估,却忽略了潜在的损失。
  本文首先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会计事后监督管理所涉及的理论内容进行简介。其次,以华夏银行XX分行为例,将其会计事后监督中心的工作流程、近四年下发的差错作为研究对象,对会计事后监督风险监测进行分析,针对会计事后监督中心中缺乏独立性、同级监督难、风险监测漏洞多且缺乏协同性等问题,提出华夏银行XX分行会计事后监督流程优化,以及风险分级机制。再次,通过系统的优化将事前、事中的风险管控与会计事后监督融合起来,建立业务监督的准入、评估和退出机制,最终实现资源的协同和整合。最后,对华夏银行XX分行会计事后监督优化方案实施保障与预期效果进行展示。
  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本文引进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理论,将风险识别、确认、计量、评估、报告集于全新的会计事后监督体系中,实现优化;(2)在新的会计事后监督体系中,将风险事件按照危害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分配不同的监督资源、采取不同的监督流程。同时,将风险事件的分级核查和分级报告流程嵌入优化后的系统流程,发挥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应;(3)通过系统优化,可以根据风险事件的不断变化和前移的特点持续调整监督的方向和重点,实现信息体系的资源共享和协调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