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控缺陷及其整改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主板上市A股的研究数据
【6h】

内控缺陷及其整改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主板上市A股的研究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研究内容与框架

1.3研究方法

1.4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2.1审计收费的研究

2.2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

2.3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研究

2.4 文献评论

2.5概念界定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理论基础

3.2研究假设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4.2变量选取

4.3模型构建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相关性的实证检验分析

5.2内控缺陷程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的实证检验分析

5.3内控缺陷整改与审计收费相关性的实证检验分析

5.4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结论、局限性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6.2研究的局限性

6.3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从美国的“世通”、“安然”等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到我国的“银广夏”、“蓝田股份”等这些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内部控制对于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在2008年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五部委又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到此我国的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初见成效。审计定价是审计服务内在特性的外在表现形式,合理的审计定价的标准是需要兼顾各方面权益者的相关利益的,其在维护审计市场的稳定性、提高审计服务的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事务所对企业审计必然会考虑企业的控制风险,那么在此基础上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与审计收费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为我国建立好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审计市场定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以风险导向审计理论、风险溢价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成本效益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梳理了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和发展趋势,将审计费用作为被解释变量,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内部控制缺陷整改作为解释变量,并引入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净利率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在前人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将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细化,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将内部控制缺陷整改也进行了细化,分为:未整改、部分整改、全部整改,研究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会使得审计收费提高。因此,上市公司可以从改进自身的内部控制方面来降低事务所对其的审计收费;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与审计费用之间并无明显的显著相关关系。只要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无论该缺陷严重程度,注册会计师都不会再信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减少了控制测试,增加实质性程序,审计成本上升,审计费用增加;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改,整改后使得内部控制运行有效,审计费用会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