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SCT对胃癌转移淋巴结及N分期的诊断价值
【6h】

MSCT对胃癌转移淋巴结及N分期的诊断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 言

1.1 胃癌概述

1.2 胃癌转移淋巴结相关影像学研究

1.3 胃癌转移淋巴结N分期CT研究现状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检查方法

2.3 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

2.4 数据分析

2.5 手术方式

第三章 结果

3.1 胃癌组织病理学分型及术后淋巴结病理诊断

3.2 三位医师胃癌N分期的一致性分析

3.3 MSCT对胃癌N分期的判断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及研究现状

4.2 研究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胃癌淋巴结转移及其N分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一、胃癌淋巴结转移N分期及其意义

二、胃癌淋巴结影像学研究现状

三、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联合运用淋巴结的短径、短长径之比、形态以及CT值,探讨多排螺旋CT在胃癌术前N分期及诊断胃癌各组转移淋巴结中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胃癌患者的病理和CT影像资料,术前均进行了统一方式的低张口服水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西门子公司Siemens Sensation64层及飞利浦公司Briliance256层螺旋CT,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220~250 mAs,层厚:0.625 mm和0.5 mm;患者检查前空腹8 h,CT扫描前10 min肌注盐酸山莨菪碱20 mg(654-2),口服温开水800~1000 mL充盈胃,行仰卧位平扫,然后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碘浓度270 mg/100 ml),注射总量为1.5 ml/kg,注射速率为3.0 ml/s,注射对比剂后35 s采集动脉期图像,70 s采集静脉期图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脏或胃体最下缘,扫描结束后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行轴位3 mm软组织窗重建,另静脉期加冠状面3 mm层厚软组织窗重建。采用拟定的联合判断标准(胃周淋巴结短径≥5 mm,且伴有短径与长径之比≥0.7,且有平扫CT值≥25 HU或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静脉期≥75 HU);或不具备以上条件但出现多个淋巴结相互融合)对术前CT影像进行淋巴结分组及分期,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期的准确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
  结果:
  (1) MSCT对胃癌N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6.3%,N0、N1、N2、N3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3.5%、89.0%、83.5%、89.0%;敏感性分别为86.5%、83.3%、50.0%、47.4%;特异性分别为:79.5%、89.4%、89.6%、100%。N0与N2、N0与N3敏感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2) MSCT对各组检出淋巴结的判断准确率为79.1%-98.9%,尤其是NO.2(贲门左侧)、NO.10(脾门旁)、NO.13(胰头后)组淋巴结,准确率较高,达到98.9%,而NO.3(小弯侧)淋巴结准确率较低,为79.1%;敏感性较高的为NO.2(贲门左侧)、NO.9(腹腔干旁)、NO.10(脾门旁)、NO.13(胰头后)组淋巴结,达到100%,而较低的为NO.8(肝总动脉旁)组淋巴结,敏感性为50%;特异性较高的为NO.2(贲门左侧)、NO.10(脾门旁)、NO.13(胰头后)组淋巴结,可以达到98.9%,而较低的为NO.8(肝总动脉旁)组淋巴结,特异性为87.1%;阳性预测值较高的是NO.3(小弯侧)组淋巴结,为85.7%,而较低的为NO.8(肝总动脉旁)和NO.12(肝十二指肠韧带)组淋巴结,分别为21.4%和22.2%;阴性预测值较高的为NO.2(贲门左侧)、NO.9(腹腔干旁)、NO.10(脾门旁)、NO.13(胰头后)组淋巴结,达到100%,而较低的为NO.3(小弯侧)组淋巴结,为76.2%。MSCT术前对各组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总=0.567)。
  (3)对胃癌患者的T分期与N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T1a-T1b期患者(肿瘤侵犯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有12位,但其胃周并未发现明显转移淋巴结;T2期(肿瘤侵犯固有肌层)患者有23位,有1人(约为4.3%)胃周转移淋巴结达N1期;T3期(肿瘤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患者有27位,有4人(约为14.8%)胃周转移淋巴结达N1期,有6人(约为22.2%)胃周转移淋巴结达N2期,有5人(约为18.5%)胃周转移淋巴结达N3期;T4a-T4b期(肿瘤侵犯浆膜或邻近组织结构)患者有29位,有2人(约为6.9%)胃周转移淋巴结达N1期,有7人(约为24.1%)胃周转移淋巴结达N2期,有14位患者(约为48.3%)胃周转移淋巴结达N3期。对T分期及N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P<0.001,因此可认为T分期及N分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关系强度为0.641,呈正相关,可以判断随着T分期的增加,胃癌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结论:
  (1)采用联合判断标准MSCT对胃癌术前N分期及各组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 MSCT对NO.2(贲门左侧)、NO.10(脾门旁)及NO.13(胰头后)组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其它组淋巴结;对NO.2(贲门左侧)、NO.9(腹腔干旁)、NO.10(脾门旁)及NO.13(胰头后)组淋巴结的敏感性高于其它组淋巴结;对NO.2(贲门左侧)、NO.10(脾门旁)及NO.13(胰头后)组淋巴结的特异性高于其它组淋巴结。
  (3)随着胃癌T分期的增加,胃癌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并且随着T分期的增加,N分期也随之有增加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