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学术期刊中立场标记语的历时性变化研究
【6h】

国际学术期刊中立场标记语的历时性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 要

LIST OF TABLES

LIST OF ABBREVIATIONS

CONTENTS

Chapter One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2.1 Objectives

1.2.2 Significance

1.3 Overview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Theories and Studies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2.1.1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2.1.2 Performing Interaction in the Written Text

2.2 Stance

2.2.1 Conceptions of Stance

2.2.2 Stance in Academic Writing

2.2.3 Vari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Stance with Different Disciplines

2.3 Empirical Study of Stance

2.3.1 Cross-linguistic Research

2.3.2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2.3.3 Stance Devices used by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2.3.4 Stance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Hyland’s Stance System

3.2 Linguistic Realizations of Stance in English

Chapter Four

4.2 Corpus Building

4.3 Data Collection

4.4 Data Analysis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5.1 Distribution of Stance Features over Time

5.2 Changes in the Use of Stance Markers within Disciplines

5.2.1 Changes in the Use of Stance Markers in Hard Sciences

5.2.2 The use of Stance Markers in Soft Sciences

5.3 Inter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Authorial Stance

5.3.1 Evidentiality

5.3.2 Affect

5.3.3 Presence

5.3.4 Summary

Chapter Six

6.1 Major Findings

6.2 Implications

6.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 I Journal List

Appendix II Stance Markers Never appeared in Corpora of the current Study:

Appendix Ш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传统的学术写作观认为学术性文章是一种受规范制约的独白,是呈现事实和传播真理的载体。它要求写作者以直接的、客观的、不带个人情感的方式来呈现事实。然而随着学界对学术性文章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语用学和社会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学术性文章实则带有人际特征。学术写作看似是一种独白,实则暗含着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作者与读者之间是潜在的对话者关系。作者对学术社团内外成员期望的正确地预知,有助于产出更具说服力的文章,来展现其学术成果的重要性。而这类关于学术语篇人际性的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立场标记语上。其中主要是立场标记语概念的判定,立场标记语在二语中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同文体,学科中立场标记语使用情况的研究。然而关于立场标记语近几十年中的变化特征,以及学科间立场标记语使用特征的研究鲜有涉及。鉴于此本研究力图突破学术语篇中的立场标记语的共时性研究,探索四十年里立场标记语的历时性变化特征,同时进行学科间的比较。 本文作为一项实证研究,力求探索学术立场标记语在1976-2016这四十年里的使用变化特征。研究语料分别来自软科学与硬科学,其中软科学的代表学科为语言学与教育学,硬科学的代表学科为化学与生物。根据2016五年影响因子为每门学科选出四本权威期刊。所选语料的时间跨度为四十年,分别为1976、1996和2016三阶段;每阶段每本期刊任意选出五篇文章,共计240篇,并选取文章的结论部分作为分析对象。应用Hyland & Guinda(2012)的立场框架,对比学术立场在不同学科中的分布特点,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具体回答三个问题(1)立场标记语在四十年中的总变化趋势如何?(2)学科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如何变化?(3)学科间立场标记语的使用如何变化? 研究发现,总体上,学术论文写作者在这四十年里,显著的减少使用能表明自己站位的立场标记语。四门学科在这四十年里,对于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皆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硬学科领域。由于立场标记语是作者将自己投射到文章中的一种方式,通过立场标记语来传达文本的真实性,可靠性,读者的参与度,所以这一下降趋势表明学术论文写作者依然倾向隐藏作者身份,以规避对于某一命题或结论的准确性承担责任。从作者立场标记语的学科中的使用情况来看,传统的知识建构正在发生缓慢的变化。自然科学中,知识的累积性和结构的紧密性要求作者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来呈现从实验中得到的结果, 再加上传统的写作要求规定文章要保持客观性,需作者回避。然而在生物学和化学这类自然学科的研究性文章中,尤其是后者,作者显现标记语的使用增多,凸显了作者强烈的身份意识。这是出于作者想为读者留下一个权威、自信的学者形象,从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学术市场”内推广自己的研究。而更突显话语策略的软学科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语言学以及教育学中模糊限制语以及强势语的使用皆呈下降趋势。语言学领域,自我提及的使用逐年下降。这种变化体现了写作者意欲隐藏作者身份,写作者不再是文字的“搬运工”,逐步向以实证数据支撑研究的研究者身份的转变。而对于学科间的变化,代表言据性的立场标记语的使用在硬学科领域急剧下降,这一下降趋势是由于不同学科间知识的建构不同,而这种差异会反映在学术语篇中。其次,大量的态度性标记词出现在软学科领域。这或许是因为软学科领域的文章多阐释性,缺少实证数据的支撑,因此作者需借助态度性标记词来表明对于某一观点的立场和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关注,以达到对某一观点的共鸣。最后,作者显现在硬学科和软学科领域皆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硬学科领域。大量作者提及的标记语的使用,能突出研究的价值以及独特性,从而使作者文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学术圈内脱颖而出。 有效的写作是作者利用修辞手段,使文章符合学科认识论以及社会实践的要求。同时通过修辞手段,即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构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作者与读者既是潜在的对话者关系,也是文章共同的潜在创造者。处理好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在写作中至关重要,作者对于读者期望的正确预知,有助于产出具有说服力的文本。对立场标记语的分析能为学术论文写作新手以及意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学者提供语篇策略,有效指导写作者通过语言在学术社团中展现自己。本研究最重要的是展现知识的构建方式以及知识的传播方式,从而使学术社团以外的成员,包括商业和工业赞助商能接受其研究成果,从而有利于学者职业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汪瑶;

  •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苏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苏建红;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学术期刊; 标记语; 性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