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南地区新旧城区空间意象与肌理的连续性研究
【6h】

苏南地区新旧城区空间意象与肌理的连续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0.1 立题之源

0.1.1 新旧城区可意象元素的缺失

0.1.2 新旧城区肌理的异化和断裂导致场所精神的消亡

0.1.3老城区特色和活力的丧失

0.2研究之意

0.2.1研究的现状与局限性

0.2.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0.3 研究之法与论文框架

0.4 相关概念的界定

0.5 小结

第一章 国内外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综述

1.1 近代国外(主要指欧洲和北美)城市发展与探索概述

1.1.1 近现代国外新旧城区建设的发展与探索

1.1.2 对国外工业化时期城市建设的反思

1.2 西方城市更新发展的理论认识和演进概述

1.2.1 理想中的光辉城市—战后重建的城市更新——盲目建设期

1.2.2 历史的困惑—高强度开发之后衰退期的理论争鸣——困惑期

1.2.3 回归与创新—新城市主义运动之后的城市设计——重新思考期

1.2.4 小结

1.3 国内认识的历程

1.4 国内外新旧城区建设中文脉延续的相关理论及代表人物

1.4.1 国外相关理论

1.4.2 国内相关理论

1.5 小结

第二章 城市空间意象与肌理的概念及理论

2.1 “空间意象”

2.1.1 意象

2.1.2 意象中的“意”与“象”

2.1.3 城市特色意象的体验与认知

2.1.4 再生传统意象在保持新旧城区之间连续性的意义与价值

2.2 城市肌理

2.2.1 肌理

2.2.2 肌理的形成及其发展

2.2.3 城市空间肌理的特征

2.2.4 城市设计语境下的肌理的异化

2.2.5 城市空间肌理的深层涵义

2.3 国内外关于意象与肌理的研究成果

2.3.1 城市意象的结构研究

2.3.2 意象的特色研究

2.3.3 城市肌理的理论研究及实践

2.4 国内城市意象与肌理的研究

2.5 小结

第三章 苏南旧城区活力营造的办法与措施

3.1 复兴旧城区的必要性

3.1.1 旧城区是城市形态的组织细胞

3.1.2 复兴旧城区是满足经济、社会、生态发展需要的条件

3.1.3 旧城区是城市形象的“记忆原型”

3.2 苏南旧城区肌理的梳理与延续

3.2.1 苏南旧城区肌理的梳理

3.2.2 苏南旧城区肌理的相似性分析

3.2.3 苏南旧城区肌理的延续及发展

3.3 苏南旧城区空间意象的保护与更新的方法

3.3.1 苏南旧城区典型空间分析

3.3.2 空间的“意”与“象”

3.3.3 旧城区空间“写意”与“留白”

3.3.4 旧城区空间形象的保护

3.4 旧城区活力空间营造的策略

3.4.1 激发旧城区具有可意象性的空间——塑造老城区富有魅力的场所

3.4.2 延续原有的肌理——增加老城区的文化感染力

3.4.3 优化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提升老城区的经济活力和形象吸引力

3.4.4 挖掘文化特质,彰显城市特色——引导品质化的深度旅游

3.5 小结

第四章 苏南新旧城区空间意象与肌理连续性的原则与方法

4.1 苏南新旧城区空间意象与肌理连续性设计的原则

4.1.1 整体性原则

4.1.2 形象再现与创造原则

4.1.3 同一性原则

4.2 苏南新城区空间肌理的延续性方法

4.2.1 保持新城区肌理与原有秩序之间的连续

4.2.2 协调公共空间与建筑的相对比例

4.2.3 新城区肌理多样性的延续和积极交往空间的创造

4.3 苏南新旧城区空间意象连续性的设计方法

4.3.1 意的再现

4.3.2 “象”的再生

4.4 新旧城区中介空间的设计方法

4.4.1 中介空间的意义

4.4.2 新旧城区过渡地带的设计方法

4.5 小结

第五章 清明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主题酒店建筑设计实践

5.1 清明桥沿河街区概况

5.2 现状调研

5.3 沿河街区的建筑形象

5.4 空间意象与肌理的连续性设计方法的运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当代中国正值“拆旧建新”的高峰期,各地大小城市都以“脱胎换骨”的方式塑造着自己未来的形象。旧城区的新建,新城区的“异军突起”,都正在改变并塑造着一个城市。中国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大国,各个地区都有着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韵味,这尤其表现在建筑空间形象上。新形势下全球化的交流与共享正同化着这种特色,并导致现代城市整体形象特色的缺失和趋同。
   如何塑造地区的形象特色是当今城市发展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苏南地区作为江南城市形象的典型代表,集合了其独特的空间文化特征,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也正面临着这种危机。城市肌理作为联系城市特色形象历史与未来的纽带,与空间意象构筑了地域文脉延续的共同语境。文章从对肌理和意象的研究入手,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历程,分析并总结了保持城市文脉延续的理论,提出了苏南旧城区意象与肌理连续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尝试从新旧城区空间意象与肌理连续的角度出发,探讨保持和激发该地区旧城地域特色和场所活力的方法,使新旧城区之间达到融合、呼应,保持新旧之间的连续与整体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