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无锡荣巷古镇民居建筑装饰初探
【6h】

无锡荣巷古镇民居建筑装饰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探讨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荣巷古镇民居建筑装饰概述

2.1 荣巷古镇及其民居建筑概况

2.2 荣巷古镇民居建筑装饰概况

2.2.1 荣巷民居建筑的装饰部位

2.2.2 荣巷民居建筑的装饰材料及其色彩

2.2.3 荣巷民居建筑的装饰工艺

2.2.4 荣巷民居建筑的装饰题材

2.2.5 荣巷民居建筑的装饰总体特点

2.3 荣巷古镇民居建筑及其装饰发展的基本脉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荣巷古镇传统民居的装饰特征

3.1 大木作装饰

3.1.1 立柱

3.1.2 梁

3.1.3 瓜柱、穿枋

3.1.4 檩木、椽木

3.1.5 挂落、梁托和梁头

3.2 小木作装饰

3.2.1 门扇

3.2.2 裙板、栏杆和楼梯

3.3 门头装饰

3.3.1 荣巷现存传统门头

3.3.2 门头的基本样式

3.3.3 构件组成及其装饰

3.4 屋顶装饰及造型

3.4.1 屋顶的样式

3.4.2 屋脊

3.4.3 瓦当

3.5 墙面装饰及造型

3.5.1 山墙

3.5.2 墙面窗

3.5.3 墙檐

3.5.4 影壁

3.6 地面铺装与图案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荣巷古镇民居中西合璧式建筑的装饰特征

4.1 装饰新形式

4.1.1 墙面形式

4.1.2 门头形式

4.1.3 门窗形式

4.1.4 屋脊形式

4.1.5 立柱形式

4.1.6 室内楼梯

4.1.7 石膏线条

4.2 装饰材料的演变

4.2.1 材料对建筑装饰的影响

4.2.2 装饰材料的演变及特点

4.3 从传统到中西合璧式装饰风格的演变特征

4.4 装饰的新旧关系

4.4.1 渐进式前进

4.4.2 突变式前进

4.4.3 倒退

4.4.4 新旧装饰的相互转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荣巷古镇民居建筑装饰特征的文化内涵

5.1 荣巷古镇民居建筑装饰的社会文化背景

5.1.1 起源于农耕社会

5.1.2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

5.1.3 近代外来文化的影响

5.1.4 多元文化的共存

5.2 荣巷古镇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

5.2.1 封建礼制的等级观念

5.2.2 尚德向善的道德追求

5.2.3 求福求祥的祈愿理想

5.2.4 勤勉务实的价值取向

5.2.5 经世致用的开放精神

5.3 本章小结

结 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荣巷古镇是无锡本土民居建筑中文化特色鲜明,历史背景深厚的历史街区之一,它现存民居规模的完整性,以及其典型的传统与中西合璧式建筑风貌共存的特性已经得到了城市文化遗产相关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肯定。对于荣巷古镇民居的建筑装饰而言,则是从一个侧面清晰地记录着无锡本土工商文化背景下建筑文化所经历的变化,同时也直接记录着荣巷古镇和荣氏家族的发展史,这充分体现了研究荣巷古镇民居建筑装饰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文章以荣巷古镇现存民居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测绘,在一手资料基础上分类建筑装饰形态种类,逐一阐述其基本状况,归纳其总体特征、装饰题材和装饰技艺:在此基础上,随时间线索进入对中西合璧式建筑装饰的研究分析,具体从民居建筑装饰形态的种类、题材、材料和技艺这四个主要方面的变化入手,着重阐述荣巷古镇民居建筑装饰所经历的系列变化,并进行新旧装饰形态对比,得出两者之间的变化特点;最后,由表及里,根据建筑装饰形态分析的研究结果继续深入挖掘建筑文化层面上的内容,具体分析影响荣巷建筑装饰形态形成、发展和变化的文化种类、分析建筑装饰文化与形态相互作用的方式及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