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
【6h】

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现状及其界定

第一节 研究现状概述

第二节 宫体诗义界及其创作题材的界定

第二章 宫体诗创作题材兴盛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文学意识新变下的审美趣味

第二节 佛教的兴盛与宫体诗的产生

第三节 乐府民歌的宫廷化

第三章 宫体诗女性抒写的审美新变

第一节 对传统“美人情结”的继承与变异

一、宫体诗女性抒写的历史溯源

二、宫体诗女性抒写由政治托寓到纯审美观照.

第二节 宫体诗女性抒写“不雅不俗”的审美趣向

一、南朝诗歌世俗化的倾向

二、平实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不雅不俗”的审美趣向

第三节 宫体诗女性抒写“以艳为美”的审美理想

一、“艳”字概念

二、宫体诗之“艳”的新内涵

第四章 宫体诗女性抒写的题材化及其影响

第一节 宫体诗女性抒写的题材化与开拓

第二节 宫体诗女性抒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宫体诗创作题材历来为前人所诟病,我们要想真正了解宫体诗的创作题材,应该经过实际考察,才能看得更加全面,了解得更为深刻,而不是仅仅用“袵席之间,闺房之内”一笔带过。本文以宫体诗创作题材为研究对象,着重在宫体诗义界的基础上界定其创作题材,揭示产生的文化背景,阐释新变特征以及确定文学史意义等内容。
   第一,宫体诗的义界,是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通过对具体文本及相关的文献史料的研读,本论文以为,宫体诗区别于其他诗体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其特定题材,而宫体诗创作题材的典型之处,在于营造了具有女性意味的氛围,即“女性环境”。所以说,宫体诗开辟了“女性抒写”专题。
   第二,宫体诗女性抒写的兴盛有其复杂的文化原因。首先,梁朝宫廷文人对诗歌情灵摇荡特质的认识,影响了他们的审美取向,追求声色之娱,美色佐餐成为一种风尚,女性顺其自然成为宫体诗人创作题材的主角。另一方面,佛教典籍中诸多女性外貌的描写甚至情欲的表现,为宫体诗创作提供了参考文本,然而与佛教中露骨的描写相比,宫体诗女性抒写较为含蓄,显示了宫体诗人坚守“乐而不淫”的审美标准。再者,南朝时期,伴随着商业的繁荣,集市兴起带来的新声俗乐逐渐被帝王贵族所喜爱所接收,它的恋情内容成为宫体诗人竞相模拟的对象,而其女性美的描摹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之与宫体诗的差异又显示了宫体诗自身的“侧艳传统”。在上述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宫体诗在创作题材上出现了大量描写歌妓、舞女、美人的艳情之作,“女性抒写”的专题应运而生。
   第三,宫体诗女性抒写是在历代文人心目中的“美人情结”基础上的产生的,它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女性容貌体态的描写方式和用语习惯,一面又别为新变,从纯审美的角度对女性进行观照,抛弃了政治托寓的创作传统。与此同时,女性美不再背负儒家诗教伦理政教的功能,宫体诗女性抒写更加注重现实人生的重现,诗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宫体诗人对世俗美的追求,诗歌呈现“由雅趋俗”的倾向,然宫体诗并未一味求“俗”,而是以“雅”写“俗”,要求“俗”中见“雅”,即“不雅不俗”的审美趣向。与传统艳诗相比,宫体诗创作题材以表现女性美为重心,风格上趋于绮靡婉媚、形式上要求更加精致,体现了宫体诗新的审美追求,即“以艳为美”的审美理想。
   第四,宫体诗围绕女性作诗,对女性进行群像大扫描,强化了女性题材的历史地位,使女性题材诗歌创作获得了新的生长点。女性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第一次大规模题材化,在中国古典诗歌题材史上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它的影响波及整个唐朝。通过文学传承的研究,揭示了宫体诗创作题材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