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IEEE 802.16a的OFDM双向系统的DSP实现
【6h】

基于IEEE 802.16a的OFDM双向系统的DSP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南京邮电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介绍

§1.1.1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概况

§1.1.2 BWA系统的组成和参考模型

§1.2 IEEE 802.16及802.16a概述

§1.2.1 IEEE 802家族成员

§1.2.2 IEEE 802.16标准系列

§1.2.3 IEEE 802.16及802.16a协议参考模型

§1.3本文贡献

§1.4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IEEE 802.16a协议物理层介绍

§2.1OFDM符号描述[2][5]

§2.1.1时域

§2.1.2频域

§2.2参数定义和信号描述[2]

§2.2.1基本参数

§2.2.2导出参数

§2.2.3传输信号

§2.2.4传输信号参数

§2.3子载波映射[2][5]

§2.3.1数据映射

§2.3.2导频映射

§2.4 preamble的结构[2]

§2.4.1时域

§2.4.2频域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TMS320C6201 DSP介绍

§3.1 DSP简介[6]

§3.2 DSP芯片的发展[5][6]

§3.3 TMS320C6201 DSP简介[5][8]

§3.3.1 CPU结构

§3.3.2中断

§3.3.3软件流水

§3.3.4存储器

§3.3.5片内集成外设

§3.4 TMS320C6201 EVM简介[8][9]

§3.5 TMS320C6201 DSP开发环境简介

§3.5.1概述[5][6][8]

§3.5.2 Code Composer Studio[10]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基于802.16a的OFDM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4.1概述

§4.2器件介绍

§4.2.1 DAC7802[5][11]

§4.2.2 ADS5203[5][12]

§4.3双向DA/AD接口电路设计

§4.3.1 EVM与DAC7802接口[5][11][13]

§4.3.2 EVM与ADS5203接口[5][12][13]

§4.4电路原理图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基于802.16a的OFDM系统软件设计

§5.1概述

§5.2调制端

§5.2.1接口程序[5]

§5.2.2应用程序设计[5][6][21][22]

§5.3解调端

§5.3.1接口程序[5][20][21]

§5.3.2应用程序设计

§5.4基于该平台的试验

§5.4.1主机与DSP之间的通信

§5.4.2收发信息

§5.4.3传送图像

§5.5关于频偏的考虑

§5.5.1概述

§5.5.2小数频偏估计

§5.5.3整数频偏估计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系统性能测试及速率分析

§6.1基带OFDM系统的性能测试

§6.2代码效率测试及速率分析

§6.3本章小结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已完成工作的总结

§7.2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录Ⅰ程序清单

附录Ⅱ硬件资料

附录Ⅲ实验资料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两块EVM形成一个收发系统,发端DSP完成对数据的编码和调制,然后经过D/A变换成模拟信号发送出去;收端经过A/D变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DSP通过EVM上的扩展接口读入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同步、解调和译码。整个软件流程采用DMA中断的方式,在DSP的数据存储区中开辟四个缓冲区,使CPU对一缓冲区数据的处理和DMA对另一缓冲区数据的搬移同时进行,使数据得以连续的发送和接收。程序设计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各个模块采用线性汇编语言编写,降低了开发难度,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另外,用HPI实现了主机与DSP的通信,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收发信息和传送图像的功能。  最后,通过CCS自带的工具观察不同信噪比条件下接收端的星座图,以及用profiler测试收发两端模块的执行周期,给出系统能够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