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塘湿地截留和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物特性研究
【6h】

水塘湿地截留和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物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试验主要内容

第三章水塘对农田降雨径流中氮、磷的截留

第四章水塘对氮、磷的净化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太湖流域农田与湖泊之间分布着大量的水塘湿地,水塘湿地对农业面源污染物能够发挥截留和净化作用。本论文研究了降雨径流后水塘湿地对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的截留和净化效果、水塘中三种优势水生植物不同时期对氮、磷的累积量和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1、降雨径流后,水塘对周围地块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物有良好的截留效果,对氮、磷的截留量和截留率与土地利用方式、施肥水平、水塘水位、面积和降雨量大小等密切相关。 2、水塘三种优势植物中,水花生对氮、磷的吸收小于茭草和芦苇。在生长繁殖期,芦苇和茭草的茎叶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更大,其中茭草茎叶大于芦苇茎叶。对氮的吸收,茭草根部大于芦苇根部。对磷的吸收,芦苇根部大于茭草根部。植物进入枯死期后,茎叶部分首先开始枯萎分解,释放出氮、磷营养物质。茭草茎叶腐烂释放氮、磷要多于芦苇茎叶。茭草根部腐烂释放氮也要多于芦苇根部,茭草和芦苇的根部腐烂释放磷的现象都不明显。植物的吸收去除氮、磷量分别占水塘湿地总去除量的25%和53.9%。 3、水花生、茭草和芦苇在4月到6月对氮、磷的去除速率变化不大,到7、8月对氮、磷的去除速率明显高于前两个周期。到9月,茭草和芦苇对氮、磷的去除速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水花生。10月三种植物对氮、磷的去除速率均为负值。4月到8月底水花生对氮、磷的去除速率小于茭草和芦苇,在9月水花生对氮、磷的去除速率大于茭草和芦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