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分析
【6h】

中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说明

第1章绪论

1.1论文背景

1.2国内外保险偿付能力研究现状

1.2.1偿付能力的监管系统和工具研究

1.2.2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与偿付能力的研究

1.2.3保险公司的外部环境与偿付能力研究

1.3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3.1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3.2论文的创新点

1.3.3技术路线图

第2章保险偿付能力及其监管

2.1保险偿付能力的概念

2.2保险偿付能力监管

2.2.1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涵义

2.2.2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必要性

2.2.3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现状

本章小结:

第3章非寿险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3.1影响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外部宏观因素

3.2影响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部微观因素

3.2.1注册资本金和总准备金

3.2.2资产结构

3.2.3再保险安排

3.2.4保险费率和保险费收入

3.2.5保险准备金的提存

3.2.6保险投资

3.2.7承保业务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

本章小结:

第4章建立非寿险偿付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1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介绍

4.1.1灰色系统简介

4.1.2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4.2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内部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4.2.1指标选择

4.2.2实证分析

4.3建立非寿险偿付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章小结:

第5章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综合评价分析

5.1主成分分析模型介绍

5.1.1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5.1.2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5.2实证分析

5.3经济解释

本章小结

第6章提高中资非寿险偿付能力的措施

6.1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6.1.1加入WTO后我国保险政策的可能性调整

6.1.2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6.2如何提高中资非寿险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6.2.1采用风险资本标准,实现资产负债匹配的动态管理

6.2.2将竞争重心转移到产品开发和服务上来

6.2.3控制资金运用风险,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

6.2.4建立和完善再保险体系,在保险系统内分散风险

6.2.5建立多层次的保险保障基金

6.2.6确定适当的总准备金提取比例和积累规模

6.3加强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

6.3.1充分发挥监管机构在公开信息制度上的积极推动作用

6.3.2完善监管指标体系,提高监管的可操作性

6.3.3加强对外资公司的监管,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本章小结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A

附录B

展开▼

摘要

保险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对所承担的风险责任在发生赔偿和给付时所具有的经济补偿能力。对偿付能力的监管是以非寿险保险公司为主要对象,影响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要想保证非寿险保险公司具有持续经营所必须的偿付能力,就必须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文在对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EXCEL统计分析软件对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部微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建立偿付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结合2000年-2004年中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财务数据对偿付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了解中国非寿险业的竞争形势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中资公司的偿付能力明显不如外资公司,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许多中资公司,特别是国有公司,之前由行政配置而形成的高市场占有率优势,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而逐步减弱或消失;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机制原因和对偿付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偿付能力状况不断恶化。中资非寿险保险公司要提高偿付能力,关键在于充实资本金,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盈利能力,注重成本控制等。同时,要从保险监管机构的角度,加强对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管理,最终促进中国保险业在入世后的持续稳健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