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位管理对稻田地下及地表水质的影响
【6h】

水位管理对稻田地下及地表水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农田水位管理的概念

1.2.2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1.2.3我国稻田肥料利用及氮磷流失机理研究现状

1.2.4农田水位与化肥流失的关系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试验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区概况

2.2试验设计

2.2.1试验处理

2.2.2观测内容与方法

2.3有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2.3.1土壤指标的测定方法

2.3.2水质指标的测定及其方法

第三章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水位管理下的水质变化

3.1全氮浓度的变化

3.1.1田间地下水中全氮的变化趋势

3.1.2田间地表水中全氮的变化趋势

3.2全磷浓度的变化

3.2.1田间地下水中全磷的变化趋势

3.2.2田间地表水中全磷的变化趋势

3.3 COD含量的变化规律

3.3.1田间地下水中COD的变化趋势

3.3.2田间地表水中COD的变化趋势

3.4氨氮浓度的变化规律

3.4.1田间地下水中氨氮的变化趋势

3.4.2田间地表水中氨氮的变化趋势

3.5在控制排水的条件下减少地表及地下水质污染的措施及建议

第四章水位管理条件下土壤理化指标分析

4.1土壤耕作前后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4.2土壤耕作前后全氮含量的变化

4.3土壤耕作前后全磷的含量变化

4.4土壤耕作前后速效磷的含量变化

4.5不同水位管理条件下土壤表面盐分与含水率、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4.5.1土壤表面电导率和含水率之间的变化关系

4.5.2土壤表面电导率和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第五章水位管理条件下水稻产量分析

5.1水稻产量分析

5.2水位管理条件下不同生育期水稻产量指标分析

第六章结论及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不合理的灌溉排水措施是造成农药、化肥大量流失进而导致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农药、化肥在稻田中的变化规律,在河海大学节水园区的节水生态试验场中进行了不同水稻生育阶段的 4 种水位处理的控制试验。通过现场观测及室内水样、土样的化学分析,得到了不同处理稻田水土环境的试验数据,经过数据整理分析,结果表明: 施肥后稻田水体中氮、磷含量明显增加,一周后随着植物的吸收和向下淋失,田表水及地下水中的氮、磷含量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喷洒农药是稻田水中COD含量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量逐渐减小并趋稳定。 不同水位管理对稻田水质指标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农田水位的高低对稻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总氮的含量基本没有影响,随着植物对氮素吸收量的减少,乳熟期的总氮含量要高于其他生育阶段;正常淹水和无水层条件下总磷浓度相对较低,但是随着土壤磷素吸附饱和度的提高,在淹水较深的处理中,土壤表层的磷素向下淋失量较多,导致地下水总磷浓度增加;在淹水较深、淹水历时较长的情况下,由于气温高,植株密闭性好,使得COD含量升高,但还不足以影响稻田水质;耕作后淹水处理测坑的土壤全氮、全磷及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控水处理,速效磷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 土壤电导率与土壤表层含水率及温度关系密切,土壤表层含水率越大、地表温度越低,其电导率就越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