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省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6h】

安徽省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安徽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1.4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节水灌溉内涵、途径及技术特点

2.1节水灌溉内涵、途径

2.1.1节水灌溉内涵

2.1.2节水灌溉的途径

2.1.3节水的生物学基础

2.2主要节水灌溉技术特点

2.2.1主要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特点

2.2.2主要节水灌溉非工程技术特点

第三章安徽省灌溉发展及特征

3.1灌溉发展基础条件

3.1.1地形地貌

3.1.2水文气象

3.1.3河流水系

3.1.4土壤植被

3.1.5水资源及其特点

3.1.6社会经济

3.2安徽省农田灌溉用水分析

3.2.1供水工程概况

3.2.2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3.2.3灌溉用水分析

3.3安徽省灌溉发展及特征分析

3.3.1灌溉发展历程

3.3.2节水灌溉发展历程

3.3.3农业干旱机遇与特征分析

3.3.4灌溉的特点与形式

3.3.5灌溉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安徽省节水灌溉技术适应性及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4.1节水灌溉工程与种植结构适应性分析

4.1.1喷灌适应性

4.1.2微灌适应性

4.1.3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适应性

4.1.4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4.2.1投资指标

4.2.2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

4.2.3节水指标

4.2.4增产指标

第五章节水灌溉分区及发展模式分析

5.1节水灌溉分区

5.1.1分区的原则

5.1.2分区的指标

5.1.3分区

5.2节水灌溉总体发展思路与技术选型原则

5.2.1节水灌溉发展的总体思路

5.2.2节水灌溉技术选型原则

5.3分区发展模式

5.3.1淮北平原

5.3.2江淮丘陵区

5.3.3沿江圩区

5.3.4皖西山区

5.3.5皖南山丘区

5.3.6城郊型现代农业灌溉区

5.4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第六章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6.1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现状

6.1.1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主要形式

6.1.2存在问题

6.2现阶段适宜的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与运行模式

6.2.1灌溉供水社会化有偿服务的管理模式

6.2.2股份合作经营管理模式

6.2.3水利专业户有偿服务经营模式

6.3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资源特点出发,总结了安徽省灌溉历史与现状、灌溉发展的基础条件、灌溉特征以及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节水灌溉的内涵、途径以及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安徽省多年发展灌溉特别是节水灌溉推广与应用的实践经验,结合全省灌溉试验研究成果与国内外节水灌溉现有成果,通过对全省各类节水灌溉技术实践的调查与评价,研究分析了各类节水灌溉技术措施与特点、适应性与技术经济指标。同时在总结各地节水灌溉建设与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促进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根据地形、气候、水资源、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本文研究提出了安徽省节水灌溉发展的总体思路、节水灌溉分区及分区发展模式。总体上,全省节水灌溉发展可分为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圩区、皖南山区、皖西山区五大区域;节水灌溉重点布局应放在淮北地区和江淮丘陵地区,工农业、城乡用水矛盾突出的城市郊区,取用水过量、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为:大、中型灌区应以渠系防渗为中心进行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井灌区主要发展低压管道灌溉和喷灌技术,其中喷灌以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为主;田间灌水技术应重视长沟改短沟,大畦改小畦,土地平整等节水技术;以水稻种植为主灌区应以渠道防渗、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为主;淮北地区小麦、玉米等旱作物以低压管道、优化灌溉制度、田间工程改造为主,对作物种植连片,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度发展大宗作物的喷灌;花卉、蔬菜、果树等高效经济作物应以发展喷、微灌为重点;同时应重视雨水资源利用技术、耕作保墒技术、覆盖技术和化学保水剂技术的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