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人群心理健康非参数判别模型的研究
【6h】

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人群心理健康非参数判别模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1火车司机心理健康非参数判别模型的建立

2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工人心理健康状况判别分析

3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工人心理健康状况判别分析结果的验证

[综述]SCL-90及判别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致谢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旨在运用SCL-90通过对火车司机的调查建立判别心理异常高危人群模型,进而将其应用于对其他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受检者进行心理健康的判别分析,早期筛选出心理异常的高危人群,以便及早地对这部分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或建议提供合理的支持性环境。 研究方法: 1.模型的建立:(1)以上海、南京和蚌埠三个铁路分局列车员、火车司机及同期旅客各1000人以上为调查对象,进行整群抽样,用SCL-90问卷调查。评定每个人SCL-909个因子的测定结果,(2)上述3种人群9个因子测定结果的均值用常模与之进行比较,并进行U检验,分析三种人群的差异。(3)根据比较结果初定检出心理异常因子多的一种人群为建模人群。(4)建模人群用年龄分层判别法筛选后的人群确立模型。 2.判别分析:同样用SCL-90的9个因子为指标,以判为心理异常高危人群的司机模型为训练样本,用利港电厂、扬州二电厂、江苏油田等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人群为待判样本,进行判别分析。 3.验证结果: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对判别出有心理异常的高危人群进行验证,验证两者的判定结果是否一致。 技术路线:确定研究对象→SCL-90调查→和国内常模比较→建立模型→判别分析→现场验证。 研究结果: 1、火车司机SCL-90的9个因子均分中有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6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家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年龄分层分析发现,在19~29岁年龄段,9个因子均分中有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家常模(P<0.05)。在30~39岁和50岁~年龄段,除人际关系外,其余8个因子均分皆高于国家常模(P<0.05),在40~49年龄段,躯体化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家常模(P<0.05)。 2、男性乘客SCL-90的9个因子均分中躯体化、恐怖均分高于常模,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的因子均分低于国家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年龄分层分析发现,在19~29岁年龄段,9个因子均分有躯体化高于国家常模,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30~39岁年龄段,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家常模,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40~49岁年龄段,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4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家常模,其中,偏执、精神病性2个因子均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50岁~年龄段,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家常模,差异无显著性(P>0.05)。 3、男性列车员SCL-90的9个因子均分中躯体化均分高于国家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按年龄分层发现,在19~29岁年龄段,9个因子均分中躯体化高于国家常模(P<0.05);在30~39岁年龄段,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4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家常模(P<0.05);在40~49年龄段,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3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家常模(P<0.05);在50岁~年龄段,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家常模(P<0.05)。 4、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人群中司机的心理异常因子最多,而乘客的总体结果好于国家常模,列车员中部分人心理异常因子多。 5、根据和常模比较结果,选择司机作为心理异常高危人群较为合适,并据此建立模型。首先以乘客作为正常组,以司机作为异常组,先将两组进行总体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有856名司机为心理异常高危人群,但在40~49岁年龄段的人群只有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家常模(P<0.05);故进一步按年龄分层判别结果为:在19~29岁年龄段,有211名司机为心理异常高危人群,9个因子均分有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精神病性6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家常模(P<0.05)。在30~39岁年龄段,有221名司机为心理异常高危人群,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国家常模(P<0.05),在40~49岁年龄段有221名司机为心理异常高危人群,9个因子中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7个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在50岁~年龄段,有135名司机为心理异常高危人群,除人际关系外,其余8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家常模(P<0.05)。总体判别结果与按年龄分层判别结果相比,后者为好,故选用788名按年龄分层判别为心理异常高危人群的司机作为模型人群,至此训练样本判别模型建立。 6、分别选择了3个单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人群,同时进行调查并将3组结果与训练样本分别进行比较和判别分析,对被判为有心理异常的高危人群使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进行验证调查,验证符合率分别为91.30%、80.65%、90.63%。 研究结论: (1)关于精神卫生自评表SCL-90的调查结果:火车司机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常模差,乘客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常模,而列车员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界于前二个人群之间; (2)训练样本判别模型的建立:选择火车司机人群作为SCL-90心理异常高危人群之判别模型为好。 (3)经现场验证证实:可以用非参数判别法来筛选其他职业人群中有心理异常的高危人群。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1)首次建立精神卫生自评表SCL-90心理异常高危人群的非参数判别模型。为同行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亦为建立其他心理问诊量表的模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首次对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人群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的非参数判别模型分析,可以及早发现心理异常高危人群,以利开展企业的健康教育,并经现场验证表明方法可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