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人大版哲学教科书的变化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
【6h】

从人大版哲学教科书的变化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绪论

第一章人大版哲学教科书的变化

一、人大版哲学教科书的前身

二、《原理》第一版

三、《原理》第三版

四、《原理》第四版的变革

1、《原理》第四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新阐释

2、《原理》第四版对实践范畴的理解

3、实践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体化的尝试

4、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5、对人的理解

五、《原理》第五版的变革

1、反思哲学

2、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第二章《原理》变化的特点

一、从批判模式到对话模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关系在教科书中演变的趋势

1、中国传统哲学作为被批判者

2、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恢复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变革的互动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对话模式的确立和发展

二、从自然物质本体论到实践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自然本体论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

2、实践的观点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三、主体性思想在哲学教科书中的萌生和发展

1、人在哲学教科书中的失落

2、主体性思想在哲学教科书中的萌生和发展

3、实践与人的主体性

第三章从人大版哲学教科书的变化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趋向

一、教科书的变化和中国哲学的人学主题

二、教科书的变化和中国哲学的道德本体论

三、教科书的变化和中国哲学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教材的版次更替为例,简要地回顾了中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去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走向。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述为“两大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大部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到“实践的观点作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当代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显然已完全不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艾思奇主编的苏联模式的教科书哲学体系。《原理》第一版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截然分为两块;在其后出版的《原理》二、三版对其中许多观点做出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但却仍在沿袭着第一版哲学教科书的基本思路;吸收了“实践唯物主义”讨论成果的《原理》第四版,则试图“以实践为本质特征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思路去理解和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而在其第五版中则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并深入思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 通过对比《原理》一书各个不同版次,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与其中国化程度的加深相联系的。虽然《原理》的第四、五版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并不一定能代表世纪之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理论水平,但它却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自觉,而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决定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路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