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初期议会政治的实践探索与历史反思
【6h】

民国初期议会政治的实践探索与历史反思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第一章民国初期走向议会政治的原由和条件

第一节议会政治的思想文化基础

一、郑观应以西学为本的议院制

二、梁启超以“进化论”与“民权”为支点的君主立宪模式

三、孙中山以五权分立为基础的民主共和政治思想

第二节民国初期议会政治形成的历史与政治条件

一、戊戌变法与“宪政启蒙”

二、清末“仿行宪政”

三、立宪派声势浩大的“国会请愿运动”

第三节民国初期议会政治形成的社会条件

一、民族经济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勃兴

二、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增长的政治诉求

第二章民国初期议会政治的历史进程和绩效

第一节民初政党的兴起与演变

一、民初国会中激进派政党的形成及主张

二、民初国会中保守派政党及主张

第二节民初议会政治的实践

一、南京临时参议院时期及政治制度创新

二、北京临时参议会及政治运作

三、北京正式国会与多党议会政治的沉浮

第三节民初议会政治的历史绩效

一、开启制度变革先河并使民主宪政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

二、启发民智并提供“民权初步”的实际演练

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短暂的“黄金时期”

第三章民国初期议会政治失败的根源

第一节不同的文化传统制约了议会政治的真正确立

一、议会政治是西方社会与文化自然发展的产物

二、富强为体,宪政为用的工具论使民初议会政治徒具其表

第二节政治冷漠使民初议会政治失去了应有的群众基础

一、传统观念中对结党的反感影响了政治参与水平

二、政党对民意的漠视进一步削弱了议会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政党组织上的缺陷和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一、政党组织的不成熟无力建设健康民主政治

二、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使其无法实现彻底的制度变革

第四章民国初期议会政治的历史启迪和中国宪政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走向议会民主需要的基本条件

一、市场经济制度是议会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

二、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培育是代议制民主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中国民主宪政的必由之路

一、议会政治在中国难以通行是历史的结论

二、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宪政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三、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启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现代国家的议会名称繁多,制度不一。能够称之为议会的国家民意机关大致应具备两项基本的要素:一是议员依法定期由选民选举产生,组成议会;二是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掌握立法权力,从而至少在形式上能够将人民的意志升为国家的意志。 由于种种原因,民国初期的议会制度,曾屡屡被毁弃、搁置或虚化。因而,基于前述关于议会性质的判断,符合本文议会性质的研究对象为: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临时参议院、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临时参议院和第一届正式国会。时间上从1912年2月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到1914年1月袁世凯对残存的正式国会议员资遣回籍止。 本文将首先通过对中国近代史关乎西方思想流布、以及重大政治思想变迁的追溯,分析中国在民国初期实行议会政治的思想条件、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其次,本文将以前述组织机构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其议会内政党组织、选举方式、运作形式和议会制下的政治冲突,评价议会政治实践的得与失,同时,在对议会政治的实践运作中也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绩效等;再次,反思民国初期议会政治的局限和最终失败的根源,并着重从政治文化变迁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角度来解释民国初期议会政治历史的发展和困顿,表明在中国这样的传统政治文化浸润了千年的大国,政治制度转轨变型的艰难和复杂;最后在理论上探讨民主宪政的实现所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又如何更好地完善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