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悲美传统在中国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的体现
【6h】

论悲美传统在中国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的体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内容和方法

三、《党的女儿》简介

第一章 以悲为美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文化传统中的悲剧意识

一、儒家: 功能型的悲剧意识

二、道家: 虚化型的悲剧意识

三、释家:世俗型的悲剧意识

第二节 古典戏曲中的悲剧模式

一、性格之悲

二、伦理之痛《张协状元》

三、理想之殇

第三节 以悲为美的人文关怀

第二章 以悲为美在《党的女儿》中的贯穿体现

第一节 故事背景和主题歌中的体现

一、戏剧结构:

二、音乐结构:主题歌《杜鹃花》

第二节 三位党的女儿主要唱段中的体现

一、娟妹子 《羊羔羔吃奶跪望着妈》

二、桂英 《一死报党恩》

三、田玉梅《以万里春色满家园》

第三节 欣赏过程中的体现

第三章 民族歌剧继承悲美传统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悲美传统审美价值的再突破

一、悲剧人物被动性的再突破

二、美好团圆结局的再突破

第二节 继承和发展悲美传统对当下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民族歌剧走出困境

二、文化价值的再定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中国民族歌剧是我国戏剧艺术大家庭的一员,它始终立足本民族丰盛的音乐沃土,继承吸取了中华传统戏曲艺术的核心元素,借鉴了西方歌剧创作手法及表演程式,采用了中国特色的民族声腔,并以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中国观众的情感需求、具有中国传统美感以及体现当代文化精神价值内涵为己任,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一颗明珠。
  研究中国民族歌剧的审美,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中国传统美学中以悲为美的学术范畴,本文将试着把民族歌剧经典之作《党的女儿》,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考察,通过对其戏剧结构、音乐结构、矛盾冲突、表演程式的解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悲为美这一审美价值取向、人文情怀的历史梳理,阐述其戏剧、音乐、唱腔、表演的悲剧意蕴,论述悲美传统在中国民族歌剧中主题贯穿的价值与意义。探求其悲美的根源,追问其悲美的特征,阐释其悲美的文化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