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6h】

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0.1命题的提出

0.2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

0.3国内外研究动态

0.4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

0.5研究的技术路线(逻辑结构)

第一章文献资料综述

1.1关于制造业发展的讨论

1.2关于制造业发展与资源约束的讨论

1.3关于制造业与资源约束、可持续发展的讨论

1.4理论启示

1.5本章小节

第二章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资源约束要素分析

2.1资源约束要素构成分析

2.2制造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约束分析

2.3制造业发展的环境承载约束分析

2.4制造业发展的经济资源约束分析

2.5制造业发展的社会资源约束分析

2.6资源约束要素机理分析

2.7本章小节

第三章资源约束型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分析

3.1基于资源约束的英国制造业分析

3.2基于资源约束的德国制造业分析

3.3基于资源约束的美国制造业分析

3.4基于资源约束的日本制造业分析

3.4.1日本制造业发展现状

3.4.2日本制造业能源消耗分析

3.4.3日本制造业环境污染分析

3.4.4日本制造业科研能力分析

3.4.5日本解决制造业资源约束的特色做法

3.5国外制造业解决资源约束的成功经验

第四章开放经济下资源约束型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

4.1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经济状况

4.2国际因素对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4.3解决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国际问题的路径选择

4.4资源约束性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资源约束型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CM模式探讨

5.1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深入——一般模式到典型模式

5.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CM模式内涵

5.3我国制造业CM模式的实践现状

5.4制造业可持续发展CM模式效率评价

5.4.1基本原则和及其测度

5.4.2 CM指数分解及评价

5.4.3制造业CM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资源约束型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

6.1基于资源约束的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原则

6.2基于资源约束的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6.3基于资源约束的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

6.4资源约束下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6.5本章小节

第七章案例研究:江苏省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分析

7.1江苏省制造业面临的资源状况分析

7.2江苏制造业资源依赖的实证模型

7.3产业维度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7.4江苏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

7.5本章小节

第八章我国资源约束型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8.1动态地解决制造业资源约束问题

8.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应该立足于行业特性

8.3强化中西部制造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扩散

8.4建立循环制造主导型的可持续发展

8.5完备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技术体系

8.6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8.7积极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发展服务业解决资源约束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情况等

展开▼

摘要

如何克服资源的稀缺性,在有限资源前提下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取向。资源约束问题的研究始于资源范畴的界定。虽然自然资源禀赋在本质上是固定的,但是人们认知的资源却是动态的,没有一致或固定的极限。在经济增长、知识积累以及技术进步等影响因素的驱动下,资源定义的范畴在不断拓展。由于资源约束程度的加深,可持续发展问题被逐渐提上了日程。纵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过程,资源与环境问题作为主线一直贯穿始终。中国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首先,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制造业主体,将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中国制造业发展必须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至在未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制造业都需要作为国家总体战略的基点之一。其次,世界制造业低端加工继续向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的压力。传统的以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为基础的产品竞争模式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第三,中国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承受“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单位产值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数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因此,环境资源约束使得中国制造业传统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呈现现出不可持续性。走循环经济制造模式是我国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路径。第四,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已经成为保持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首先从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生态资源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进行了内涵界定。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以资源约束为主线,在“环境、能源、消费和政府”四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深化。在将制造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相结合的问题上,对制造业的定义、分类、发展特点、发展模式进行了阐述,并且在综合分析资源约束的基础上给出了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即主要包括制造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均衡性、综合性三大方面。同时,将资源约束作为前提,深入分析了资源约束型制造业的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微观方面主要集中于技术、生产、管理和投入角度,宏观方面主要包括社会贡献、环境保护、行业结构等等。其次,本文通过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过程的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以资源约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建立了资源约束型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包括经济指标、能源指标、环境指标、科技指标),研究表明,技术密集型设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些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迅速得到提升,而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在制造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地位比较显著,政府支持的力度较大,财政贡献度也较高。我国目前很多制造行业资源消耗巨大,对环境破坏比较严重,但是由于目前这些行业在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仍然很重要,有的行业甚至直接关系到出口和就业状况,我国也不能在短期内摆脱对这些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依赖。第三,实证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是形成制造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基础,而集约化的资源利用、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则是提高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第四,国内市场已经无法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应该局限在国内,而是应该面向世界,立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视角,这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本文综合分析了资源约束的理论背景,并结合产业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深入阐述,初步探索形成了可持续发展与制造业相结合的理论框架;第二,结合资源自身禀赋及其特征,从广义范围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对我国制造业面临资源约束的内涵做了进一步的拓展;第三,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资源约束型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制造业行业进行了初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分类;第四,以开放经济条件为框架,着重阐述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制约因素,将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国际因素结合起来,完善了整体理论框架;第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2001至2004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循环制造业指数CMI,并且采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和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对循环制造模式具有促进作用,而国有化程度高和外商投资比重大的行业则不利于循环制造模式的推广。第六,对当今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从中得出这些国家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经验,促进我国制造业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解决自身问题,借鉴先进经验;第七,将“资源约束”概念引入江苏省制造业的分析当中,着重对江苏省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资源约束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阐述,为江苏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