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新集群的形成、演化与绩效研究—基于国家级高新区样本的分析
【6h】

创新集群的形成、演化与绩效研究—基于国家级高新区样本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言

1.1问题的提出

1.2文献回顾

1.2.1产业集群基本理论

1.2.2创新集群基本理论

1.3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1.3.1研究对象

1.3.2研究目的

1.3.3研究意义

1.4内容安排与研究方法

1.4.1内容安排

1.4.2研究方法

1.5主要的创新

第二章创新集群的理论基础

2.1创新集群的理论源头:传统经济学相关理论

2.1.1古典经济学中的分工与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2.1.2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外部规模经济理论

2.1.3交易成本理论

2.2空间维度的理论来源: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

2.2.1传统经济地理学理论

2.2.2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3网络组织维度的理论来源:新经济社会学相关理论

2.3.1“嵌入性”理论

2.3.2社会网络组织理论

2.3.3社会资本理论

2.4技术创新维度的理论来源:创新管理相关理论

2.4.1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2.4.2区域创新环境理论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创新集群的内涵与形成路径

3.1创新集群的内涵

3.1.1创新集群的概念与特征

3.1.2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3.1.3创新集群的类型

3.2创新集群的内部结构和知识流动

3.2.1创新集群的内部结构与作用方式

3.2.2创新集群内部关系的网络特征

3.2.3创新集群内部的知识流动

3.3创新集群的形成路径

3.3.1创新集群形成的内生机制

3.3.2创新集群形成路径的分类与比较

3.3.3不同形成路径的资金体系与决策模式

3.3.4不同形成路径的目标设定与支持手段

3.4典型案例

3.4.1美国硅谷

3.4.2印度班加罗尔

3.4.3韩国大德谷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创新集群的演化:总体性论述

4.1创新集群的系统特征

4.2创新集群与环境的作用机制

4.2.1外源性作用机制

4.2.2内源性作用机制

4.3创新集群的自组织演化

4.3.1创新集群演化的自组织理论基础

4.3.2创新集群演化的一般机理

4.3.3创新集群演化阶段的主要特征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的数据检验(一):区位因素与创新集群演化

5.1引言

5.2定性分析

5.3模型与数据

5.4.研究方法说明

5.5计量检验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的数据检验(二):FDI与创新集群演化

6.1研究背景

6.2基本分析

6.3研究方法

6.4 FDI总量变化与创新集群演化

6.4.1变量与数据

6.4.2实证分析

6.5 FDI结构变化与创新集群演化

6.6本章小结

第七章创新集群的绩效分析

7.1绩效的界定

7.1.1绩效的内涵

7.1.2相关研究基础

7.1.3创新集群绩效分析的基本思路

7.2定性分析

7.3方法与数据

7.3.1效率概念

7.3.2数据包络分析(DEA)

7.3.3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7.3.4变量与输入输出指标说明

7.4结果与分析

7.5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高新区发展的主要障碍与提升路径

8.1中国高新区发展的主要障碍

8.1.1发展模式比较粗放,不利于长期竞争力的提高

8.1.2管理体制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耍求

8.1.3创新体系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8.1.4产业政策抑制了园区的市场机制与创新能力

8.1.5区域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

8.2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提升路径

8.2.1转变发展思路,因地置宜选择高新区发展模式

8.2.2加快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园区科学管理水平

8.2.3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坚持集群化发展战略

8.2.4加强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

后记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集群以其在促进区域协作与分工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而成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受剑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各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政策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科技企业集群开始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成功实践以及由此带来的高科技产业的成功,引发了人们对于创新集群的思考。对于中国而言,尽管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在高端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也正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本文以创新集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创新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以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样本,使用多种方法系统考察了区位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家级高新区的影响,并对高新区的绩效进行了测度和评价,以判定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至第四章是本文的基础理论部分。这一部分介绍了研究思路和逻辑体系,对创新集群的学术传承和演进脉络进行了梳理,包括传统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创新管理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界定了创新集群的内涵,对创新集群的特征、结构、形成机理和形成路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创新集群的理论框架。创新集群演化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对创新集群的系统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创新集群与环境的作用机制,然后引入“熵”的概念,对创新集群系统演化规律和各演化阶段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至第七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这一部分采用面板数据、VAR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对有关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针对区位因素与高新区发展关系的检验表明,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信息能力和工资水平与高新区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交通运输对高新区边际生产力的提高以生产资本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能力能够在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直接或滞在的经济效益。 对虚拟变量的检验结果表明,中央优惠政策并非是高新区快速增长的唯一支配因素,还有一些因素对这些高新区的发展起剑了同样重要的作用,包括适宜发展外向型工业的地理优势、高效率的政府以及依托地区特色资源形成的优势产业等。 针对FDI与高新区发展关系的检验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高新区的经济规模、人均产值和出口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对人均产值的影响主要限于外资企业本身,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比较小。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规模的扩大明显促进了高新区的技工贸总收入和人均产值。通过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外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发达工业化地区的外资对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人均产值和出口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新兴工业化地区的外资。 数据包络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高新区TFP指数整体上呈稳定的增长趋势,说明高新区生产前沿面不断上移。对TFP指数分解后发现,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要大于绩效改善能力。从横向来看,52个高新区的TFP指数呈现正态分布,地区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呈收敛趋势。在全国层面上,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为均衡,对94.2%的高新区都产生了促进作用;而绩效改善能力的差异较大,65.4%的高新区效率处于改善之中,36.4%的高新区效率处于恶化之中。 本文的最后足结论与建议部分。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高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认为我国高新区在发展模式、管理体制、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阻碍了高新区和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在实践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遵循创新集群的形成、发展利演化的基本规律,重点从高新区管理体制、产业政策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入手,促进高新区向创新型园区转变。最后,本文提出了若干条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和调整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