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区建构中的平面模式语言初探
【6h】

社区建构中的平面模式语言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0.1研究背景

0.2研究对象、内容及意义

0.3国内外关于社区形态设计的研究和实践

0.3.1相关概念

0.3.2相关理论研究

0.3.3国内外建设实践

0.4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第一章社区结构形态设计图式

1.0社区结构形态概述

1.1基于古典精神及手法的空间形态探析

1.1.1基于轴线的控制性设计

1.1.2向心式空间形态设计

1.2基于自然有机生长的空间形态探析

1.2.1对传统聚落(村落)空间形态的解读

1.2.2现代社区的设计手段

1.3小结

第二章社区邻里组团形态设计图式

2.0社区邻里概述

2.1社区邻里组团形态设计

2.1.1尽端路模式

2.1.2环路模式

2.1.3环绕节点模式

2.1.4格网拓扑变形模式

2.2社区邻里组团单元形态设计

2.2.1 B-封闭型组团单元

2.2.2 A-开放型组团单元

2.3社区邻里组团单元建筑用地(lot)布局方式

2.3.1小面宽——短边临街

2.3.2大面宽——长边临街

2.3.3交替式

2.3.4、环形组团式

2.4小结

第三章社区节点形态设计图式

3.0节点概述

3.1社区入口节点形态设计

3.1.1林荫道形态

3.1.2自由形绿化节点形态

3.1.3对称性绿化节点设计

3.2社区内部节点形态设计

3.2.1多节点组合形成的节点群形态

3.2.2林荫道与绿地节点的组合形态

3.2.3多交叉口节点形态

3.2.4一般性道路交叉口节点形态

3.2.5穿越性节点形态

3.2.6尽端路节点形态

3.3小结

第四章实际案例操作

4.0案例:南京浦口尚峰尚水项目规划设计

4.1、地理环境分析

4.2、社区结构形态设计

4.3、社区邻里组团形态设计

4.4、社区节点形态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后记

展开▼

摘要

1970年以来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城市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一系列巨大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的重构。这无疑给中国的规划(建筑)设计师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这样一个城市扩张的年代,人们都怀有对其所谓高品质城市空间的构想。一直以来,人们心中都存在一个问题:究竟该用何种观点和形式来规划社区,创造适宜人居的社区空间形态。一直以来都不曾停止过思考,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都从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然而现实中很多实践工程还是让人很遗憾,有的只是生硬、缺乏活力的形式,缺乏有机的形式美感,无法让人体会到社区该有的美丽、舒展、均衡等品质。
   当代西方基于地理有机形态社区形态规划实践和研究的,有一批成就卓越、手法娴熟的商业性综合设计公司,对有机的社区形态设计有一套成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他们运用这些设计技巧把景观要素、地理环境、规划要求等综合在一起,对当代世界城市的建构、地理形态的形成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和尝试。从他们大量的实践当中,可以提炼出一种综合性的社区形态设计方法,对社区空间形态语汇的掌握、创新和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直以来对社区形态的学术研究,面很广内容也很多元化,从不同理论背景(如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对社区形态的形成、发展进行分析和解释。然而到目前为止,始终缺乏一个指导设计的、直觉的、图示的方法来指导处理地理有机形态,并对其全而而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本论文将从二维的角度总结出一套指导处珲地珲有机形态的社区形态平面模式语言。根据社区空间形态的特点,分为三个层级来研究:社区结构形态、社区邻里组团形态以及节点空问形态,并运用社会学、人文科学、人类学和生态学等观点对其进行系统的解释,从而理解社区形态背后的文化含义。通过图示语言的方法将其表达出来,变成一种直觉的、直观的、有分析的、能够直接借鉴和应用的图式,而直观的图示分析和研究对当前中国社区形态的实践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