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城市中心城区街道边缘碎片化整合研究
【6h】

中国城市中心城区街道边缘碎片化整合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为居民日常公共生活服务的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着数量上的不足以及形态上的与居民日常生活脱节的问题。该问题在高密度的中国城市中心城区更为突出。本文认为寻求城市公共空间的恰当形式,以及挖掘城市公共空间再发展的潜在空间,是解决当下中国城市中心城区公共空间困境的关键。
   本文提出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从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街道入手。通过对街道边缘存在的大量低效利用的建筑空间与土地资源的再利用方法的研究,探索为城市居民提供适宜日常公共生活空间的途径。从而达到平衡城市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集约发展的目标。
   城市街道具有两项重要的意义:“作为城市公共生活发生器的街道”以及“作为一种建筑现象的街道”。在现代城市中,由于机动车对街道的主宰以及建筑与街道的疏离,街道的这两项重要的意义已经部分地丧失了。在中国城市中心城区也是如此。这样的现状导致了街道空间与其旁侧其他城市领域空间的隔离。街道边缘空间上的隔离引发了大量“空间的碎片”的出现,“空间的碎片”在街道边缘的集结形成了“中国城市中心城区街道边缘碎片化”的现象。“街道边缘的碎片化”反映了街道边缘部分空间不能被城市日常公共生活所利用而处于低利用率的状态,导致了街道上日常公共生活的凋零。其实质是街道意义的失落。
   为给中国城市中心城区提供适宜的公共生活场所以及充分利用街道边缘的建筑空间与土地资源,本文提出了“街道边缘碎片化的整合”,它是之后一系列理论研究与概念建构的基础:首先,文章研究了街道边缘的行为。并提出街道边缘的行为可以被分为“角色交往行为”、“步行通行行为”以及“个性交往行为”。“个性交往行为”的实质是街道边缘的日常公共生活,它是这三者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其二,通过对“个性交往行为”的研究,结合“边缘效应”的概念,提出了“街道边缘效应”,并指出“街道边缘效应的增殖”能够有效促进街道边缘的碎片化整合。其三,经过大量的实例比照,论证了“街道边缘效应的增殖”对街道边缘物质形态的要求:“协同效应”的激发,街道边缘功能的多功用复合以及异质相容性;“加成效应”的激发,临街建筑与街道的适度间距以及街道界面的可渗透性;“集肤效应”的激发,曲折的街道界面。最后,提出了“以‘街道边空’的激活为触媒的街道边缘碎片化整合”的概念,并进一步论述了街道边缘碎片化整合的范式、定位以及涉及的层面。
   根据“促进街道边缘效应增殖”的原理,中国城市中心城区“以‘街道边空’的激活为触媒的街道边缘碎片化整合”的方法,可以被划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嵌入”:通过对选定的不同类型的“街道边空”的改造,建立临街的城市日常公共生活节点;第二步,“连接”:在由“街道边空”改造形成的日常公共生活节点的催化下,建立与强化日常公共生活节点在路径上的连接;第三步,“黏合”:通过街道边缘相关建筑与空间对第一步与第二步建立的“点”、“线”体系的介入,形成连续的街道日常公共生活带;第四步,“编织”:将不同的街道日常公共生活带编织起来,建构依托于街道的中心城区日常公共生活网络。
   中国城市中心城区街道边缘碎片化整合涉及了“政府”、“建筑与土地所有者”、“开发者”以及“市民”四个利益方,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为平衡各方利益,应建立如下的动力机制:公私合营与公众参与的机制、土地与建筑设施的获取机制、资金的投入机制以及补偿与回报机制。在中心城区街道边缘碎片化整合的不同实施阶段,每个利益群体发挥的作用是有所区别的:“嵌入”阶段应该是政府主导的福利式改造;“连接”阶段应该是政府与私有机构合作的改造;“黏合”阶段应该是政府引导下的自发改造:“编织”阶段应该是政府调控下的街道日常公共生活空间的自我组织。同时,在中心城区街道边缘碎片化整合中应该避免更新改造的表象化、过度市场化以及绅士化等问题的出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