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科学问题生成的哲学研究
【6h】

科学问题生成的哲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言

一、科学史是一部“问题”史

1.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2.问题是整个研究的轴心

3.科学的进步源于问题的不断展开和深入

4.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3.研究内容及其框架

四、本文的创新点及存在的问题

1.创新之处

2.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不理想性:问题的筑基

第一节 “不理想性”的提出

一、以往的“问题”定义

二、问题是一种不理想状态

第二节 现实与期望的差距

一、经验的不协调

二、概念的不协调

第三节 背景知识的欠缺

一、问题主体知识背景不充分

二、科学技术知识背景不足

第四节 问题界定不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注意力:问题认知的前提

第一节 注意力与问题感知

一、注意力的界定

二、有注意才有问题感知

第二节 注意力引出问题

一、范式规定性

二、路径依赖性

三、好奇心与想象力

四、问题的发现路径

第三节 问题吸引注意力

一、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二、问题重要性的凸显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困难:问题的确认

第一节 何为“困难”?

第二节 “问题”中的困难存在

一、问题的良好陈述

二、谜的求解方式

三、新理论的追求

第三节 约束条件与难度

一、目标约束

二、解题规则约束

三、可利用资源

四、主体的知识背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解性:问题的求解依据

第一节 恰当追求解题目标

一、观念上确信可解

二、问题指向的可验证性和确定性

三、目标的分解

第二节 正确运用解题规则

一、应答域的正确设定与转换

二、解题方法的探求

第三节 充分利用解题资源

第四节 尽量充实背景知识

一、背景理论的成熟

二、解题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五节 解题之后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科学问题的形成和解决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对科学问题生成的哲学研究是对问题本身的反思,即问题如何成为问题。从哲学层次上认知科学问题,旨在提升科学认识和实践的能力。 “不理想性”是构建问题的筑基。“问题”不是世界里的自然种类,它没有物理实在,而是从经验世界中抽象出来并构建的一个概念实体。它的作用是把人的注意力引到应该被改变的情形上并努力去实现它。“不理想性”是问题产生的源泉,正因为“不理想”,才有被改变的需要,使其变为“理想”状态,于是才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可以这样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一种不理想状态。科学问题的不理想性彰显于三个层面:现实与期望的差距、知识背景的欠缺、问题界定的模糊。 “注意力”是问题认知的前提。不是所有的不理想情形都可以成为问题,不理想情形必须激起主体的注意力,引起主体极大关注,并有解决它的意图,才有可能成为问题。科学家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取决于他注意的情形和目标。科学家为什么提出的是这个问题而不是另外的问题,因为他们注意的视野受已接受范式的规定影响,注意的路径对前人的研究有着某种依赖性和继承性。提出好的科学问题的能力,是一个科学工作者良好科学素养的一个衡量标准,这与他们自身对世界方式的强烈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等可贵科学气质紧密相关。科研工作者如何提出具体的问题,似乎没有逻辑,但提出问题的过程有逻辑可循,理论内部、理论之间、经验事实与理论之间等种种比较,对理论的演绎、对各种经验现象的归纳等等,这些都是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好途径。问题提出后也吸引其他主体的注意力,吸引的注意力越多,说明问题越重要,但问题被忽视并不能说明问题没有价值,决定问题的价值在于问题本身内在的知识性而不是注意力的多少。 “困难”使不理想情形成为真正的“问题”。注意到的不理想情形没有“困难”与之相连接,也不能成为问题。要么界定或明确或分析问题是困难的,要么解决问题是困难的或二者皆有。没有困难就没有问题。要解决问题,必须要知道“问题”所在,清晰、精确的问题陈述是研究中的一个最重要部分。但清晰的陈述问题并不都是容易的,这就是定义问题的困难所在。至于解决问题中的困难,可以表现为解决常规问题中对新的求解方式的追求以及非常规问题中对新理论的探索。问题自身有着一系列的约束条件,包括目标约束、解题规则约束、可利用资源以及主体的知识背景约束等等,这一系列约束条件制约着问题的难度。 问题要成为正确的真问题,还需要有“可解性”。问题只有得到解决才更能充实知识的宝库,如果一个问题的“难度”大到不可解,或不具有“可解性”,那这样的问题在科学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问题的求解,是对困难的克服。要使问题具有可解性,应恰当的追求解题目标,正确运用解题规则,充分利用解题资源,尽量充实背景知识。 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问题的完成,同时又是新一轮问题的开始。当研究者解决了一个知识上的问题,那么一系列相关的新问题可能立即或过一阵子被自己或其他人提出。因为科学知识自身不完美性和系统性特征,新的解决方案当然能被进一步改进,且可以引起先行知识的修正。这种改进和修正的需要会引发新的更深刻的问题。我们能提出的深刻的问题越多并且回答的深刻的问题越多,我们知道的就越多。科学知识的增长在于对问题的不断深化。 问题具有理论性。“不理想性”、“注意力”、“困难”、“可解性”描述了问题的整个特征,也动态的揭示了问题成为哲学意义上“问题”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呈现出了理论的渗透,它的形成、提出、分析和解决渗透着理论。因为问题提出、分析、解决都与主体的背景理论相关,所以问题也具有极强的主体性。另外,问题本身也具有知识性。它告诉了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或要寻找的知识。并且,问题本身往往蕴含着某种假说,这种假说是待验证的知识。问题的理论性是科学问题的显著特征,对科学问题而言,理论性不可或缺。科学问题一定是源于对背景理论的分析,否则就不是科学问题。

著录项

  • 作者

    幸小勤;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南大学;
  • 学科 科学技术哲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马雷;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科学问题; 生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