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健康受试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6h】

健康受试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 言

试验部分

2.1试验一: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的初步建立

2.1.1研究对象与方法

2.1.2结果

2.1.3讨论

2.1.4参考文献

2.2试验二:中国健康女性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2.2.1试验对象与方法

2.2.2结果

2.2.3讨论

2.2.4参考文献

2.3试验三: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功能核磁共振研究

2.3.1试验对象与方法

2.3.2结果

2.3.3讨论

2.3.4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附 录

致谢

综述及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的初步建立 目的:建立本土化的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CFEVS)以增加情绪研究的取材范围。 方法:请专业摄影师录制专业演员表演的强度分为三等级的喜悦、悲伤、惊奇、恐惧、愤怒、厌恶及中性(包括无表情及咀嚼动作两种)等面部表情视频片段。经两轮粗选后,请50名中国大学生对剩余视频片段的表情类型、愉悦度、唤醒度及表演者的长相进行自我报告式评定。将表情类型、愉悦度、唤醒度一致性高且表情类型与愉悦度相一致的片段纳入CFEVS,做分布分析,同时分析评测者性别、表演者长相对愉悦度、唤醒度分值的影响。 结果:纳入CFEVS的喜悦表情男18女43共61个,悲伤表情男23女28共51个,无表情中性男13女17共31个,咀嚼中性男7女17共24个。散点图显示CFEVS在愉悦度及唤醒度上分布较为广泛。方差分析表明评测者性别及表演者长相对视频片段的愉悦度、唤醒度的影响与其表情类型有关。 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个拥有喜悦、悲伤及中性表情的CFEVS,并发现评测者的性别及表演者的长相可影响试验结果。 第二部分健康女性受试者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表情的fMRI研究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设计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健康汉族女性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情感的神经基础。 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26例健康汉族女性受试者识别动态悲伤、喜悦及中性面孔的表情类型和性别时的脑部反应。图像数据经SPM2软件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脑区激活图。 结果: 1.与识别十字架相比,中性表情情绪明确识别显著性激活右额中回(BA9)、左中央前回(BA6)、左扣带回(BA24)以及左中央后回(BA2)等脑区,而中性表情情绪不明确识别显著性激活额叶皮质(右中央前回,BA4;)、边缘系统(右前楔叶,BA31;)、枕叶皮质(右楔叶,BA19;右舌回,BA18;右枕中回,BA18;左前楔叶,BA31;)、顶叶皮质(左侧顶下小叶,BA4.0;右侧顶下小叶,BA40;左侧楔前叶,BA39;右侧楔前叶,BA7;)以及颞叶皮质(右侧颞下回,BA20;左侧颞中回,BA22等;)等脑区。 2.与动态中性表情识别相比,动态喜悦表情的明确识别显著性激活额叶皮质(左额中回,BA8和46)、枕叶皮质(右楔叶,BA7;左楔叶,BA18;右枕下回,BA18;左舌回,BA18;)、颞叶皮质(右颞中回,BA21;左颞中回,BA39;左颞横回,BA41;)以及皮质下区(尾状核,壳核;)等脑区,而动态喜悦表情的不明确识别显著性激活枕颞交界处(右侧颞下回,BA37)以及右侧颞中回(BA22)等脑区。 3.与动态中性表情识别相比,动态悲伤表情明确识别显著性激活边缘系统(钩回,BA28;)、颞叶皮质(右侧梭状回,BA37;右侧颞下回,BA20)等脑区,而动态悲伤表情的不明确识别显著性激活额叶皮质(左额中回,BA10;右额中回,BA6;)、枕叶皮质(右楔前叶,BA31;)、顶叶皮质(右顶下小叶,BA40;顶上小叶,BA7)、边缘系统(左扣带回,BA31;右海马旁回,BA28;)、皮质下区(左尾状核;左豆状核;左侧丘脑;)等脑区。结论:本研究旨在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面部表情的明确和不明确加工的相关脑区,进而探讨面部表情在无意识和有意识状态下加工的神经基础,得出以下结论: 1.中性表情情绪的明确加工和不明确加工所激活的脑区与试验任务有关。中性表情情绪不明确加工(识别性别)要求更多更广泛的脑区参与,而明确加工(识别表情)主要激活一些与情绪相关的脑区。 2.动态喜悦表情情绪在明确加工条件下更能吸引注意而且激活的脑区更为明显,参与的脑区涉及到皮质下区,而在不明确条件下主要激活负责面孔动态特征加工的脑区。 3.悲伤表情情绪不明确加工可能由一个包括额顶皮质及皮质下(如边缘叶、基底节和丘脑)等脑区的分布式神经网络所调控,而明确加工条件所激活的脑区与中性表情激活的脑区差别不大,提示悲伤表情在不明确加工条件下更容易被关注,激活的脑区更为广泛。 第三部分女性抑郁症患者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表情的fMRI研究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设计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汉族女性抑郁症患者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情感的神经基础。 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15例汉族重性女性抑郁症患者和15例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在明确和不明确任务中识别动态悲伤、喜悦及中性面孔的脑部反应,并比较两组间在明确和不明确识别时激活脑区的差异。图像数据经SPM2软件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脑区激活图。 结果: 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抑郁症患者明确识别动态喜悦表情时活动增高的脑区包括枕颞交界处(左颞中回,BA19)、顶叶皮质(右顶下小叶,BA40;左中央后回,BA7和5;右中央前回,BA7和5;右前楔叶,BA7;),而活动降低的脑区包括顶叶皮质(右顶上小叶,BA7;左顶上小叶,BA7)等脑区。另一方面,抑郁症患者不明确识别动态喜悦表情时活动增高的脑区包括顶叶皮质(右顶下小叶,BA40)等,而活动降低的脑区包括枕叶皮质(右楔叶,BA18;)、顶叶皮质(右中央后回,BA40;左顶上小叶,BA7;)以及皮质下区(右侧岛叶,BA13)等。 2.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抑郁症患者明确识别动态悲伤表情时活动增高的脑区包括枕叶皮质(右枕中回,BA18;)、顶叶皮质(左中央后回,BA5;左楔前叶,BA7;),而活动降低的脑区为额叶皮质(左额中回,BA10;)。另一方面,抑郁症患者不明确识别动态悲伤表情时活动增高的脑区包括枕叶皮质(左梭状回,BA19;)、顶叶皮质(右中央前回,BA2;右楔前叶,BA7;)、颞叶皮质(左颞上回,BA13;左缘上回,BA40;)、边缘叶(左海马旁回,BA36;右海马旁回,BA30;左海马旁回,BA28;左后扣带回,BA29;)、皮质下区(右豆状核,外侧苍白球;丘脑;)以及中脑等,而活动降低的脑区包括顶叶皮质(右中央后回,BA40;)、颞叶皮质(左颞中回,BA22;左颞上回,BA22;右颞上回,BA22;)等脑区。 结论:本研究旨在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在明确和不明确两种任务状态下识别动态喜悦和悲伤表情的相关脑区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抑郁症患者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下加工情绪性刺激的神经基础,得出以下结论: 1.无论是在明确加工或不明确加工条件下,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在加工正性情绪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感知动态喜悦表情的面部运动方面存在差异,表现为抑郁症患者在明确条件下感知面部运动能力降低,而在不明确条件下感知能力增强。 2.无论是在明确加工条件或不明确加工条件下,抑郁症患者识别悲伤表情时都表现为情绪产生相关脑区活动增强,而情绪调节相关脑区活动减弱,这种异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不明确条件下)更为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