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补液途径对失血性休克兔复苏效果的实验研究
【6h】

不同补液途径对失血性休克兔复苏效果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文献综述 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1.静脉补液

2.口服补液研究进展

总结与展望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动物模型制作

3 实验操作

4 白介素-6、白介素-10的测定

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1 三组兔基本情况比较

2 三组兔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的比较

3 三组兔红细胞压积(L/L)和血红蛋白(g/L)比较

4 三组兔炎症反应比较

5 三组兔休克模型血浆ALT、AST、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比较

6 三组肾功能:BUN和Scr的比较

7 凝血功能

8 血培养

9 动物72h死亡率

第四章 讨论

1 本实验的设计特点

2 本实验结果分析

三、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索不同补液途径对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器官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雌雄不拘,经4%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实施无菌手术,行动静脉置管并插胃管。手术后lh,在动物非麻醉状态下从右股动脉快速放血,15min完成,放血量达兔全身血容量的30%;然后缓慢放血,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5mmHg左右,制成失血性休克模型。模型完成1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每组6只,并标记各动物。对照组模型完成后无任何干预措施;口服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分别从胃管和静脉输注0.9%糖盐水,量为三倍失血量,速率先快后慢,第1h100ml/h,后2h30ml/h,3h内输完。观察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变化,并统计72h死亡率。
  结果:失血性休克兔模型静脉补液组血流动力学、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口服补液组上述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口服补液组的炎症反应优于静脉补液组(P均小于0.05)。兔失血性休克模型72 h死亡率:对照组为100%(6/6)(均在休克后48h内死亡),口服补液组33.3%(2/6),静脉补液组为16.7%(1/6);口服补液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较静脉组高(P均小于0.05)。
  结论:口服补液对失血性休克兔早期有复苏效果,但不及静脉补液;而在炎症反应方面,口服补液优于静脉补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