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道德形成的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研究
【6h】

青少年道德形成的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目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大脑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二、大脑区域与道德活动的关系

三、镜像神经元与道德情感的关系

四、记忆形成与道德形成的关系

第三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认知神经科学对大脑的探索

第一节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一、从脑功能的整体性学说到颅相学

二、大脑功能区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三、大脑神经元的发现与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神经成像技术

一、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

二、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三、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

四、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功能磁共振成像)

五、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事件相关电位)

六、EEG(Electroencephalograph脑电图)

七、MEG(Magnetoencephalography脑磁图)

八、BEAM(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脑电地形图)

第三节 大脑生长与认知发展

一、大脑结构与认知

二、大脑神经元发育与认知敏感期

第二章 青少年道德形成的神经机制及其哲学意义

第一节 道德天性论与认知神经机制

一、中西方哲学家对于道德天性论的观点

二、中西方哲学家对于道德后天形成的观点

三、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对道德形成的研究

第二节 道德的后天形成与认知敏感期

一、大脑认知神经敏感阶段的重要性

二、青少年认知敏感期与道德形成

第三章 道德形成的“理”与“情”

第一节 道德理性与认知神经机制

第二节 认知神经研究与道德认知模型

一、道德判断理性模型

二、社会直觉模型

第四章 认知神经科学与传统道德研究方法的结合

第一节 科学实证方法与哲学思辨方法的融合

一、时间性

二、可测量性

三、可证伪性

第二节 哲学理论推演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的结合

第五章 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对道德形成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道

第二节 思辨与实证的结合与并重

参考文献

参考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认知神经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认知神经科学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使得人们对大脑的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对与脑认知相关的哲学研究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作为将两者合而为一的尝试,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应运而生。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的出现使得脑科学在哲学中的应用成为了可能,展现了有别于以往思辨的哲学研究思路,极大的变革和推动了哲学在认知领域尤其是道德领域的研究。那么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带来了怎样的变革和贡献,它对于传统哲学思辨研究方法的又是否意味着挑战和取代呢?
  本文以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对青少年道德形成的研究为对象,首先从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入手,阐述了研究工具的变革。然后,通过对比认知神经科学哲学与传统思辨哲学在“道德天生论”、“情感与理性在道德中的作用”等具有争议性的传统问题上的不同解答思路与结论,展现了研究方法的变革。同时,解析了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在“道德后天形成”这一论题中对青少年时期脑神经机制的研究,论述了其所具有的时间性、数据化、可操作等实践性优势与特点。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哲学研究方法从重思辨轻实证到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的前进方式,并论证了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并非是对传统哲学思辨研究的挑战和取代,而是在融合与交互之中相互支持共同前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