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贸易开放、城镇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以东部地区为例
【6h】

贸易开放、城镇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以东部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1.2.2 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1.2.3 贸易开放与城镇化之间的影响研究

1.2.4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模型研究

1.2.5 概括性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贸易开放、城镇化与碳排放的理论分析

2.1 贸易开放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

2.2 城镇化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

2.2.1 经济城镇化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

2.2.2 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

2.2.3 社会生活城镇化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

2.2.4 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

2.3 贸易开放与城镇化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

2.3.1 贸易开放对城镇化影响的理论分析

2.3.2 城镇化对贸易开放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3章 贸易开放、城镇化与碳排放的概述

3.1 东部地区贸易开放概述

3.1.1 进出口贸易额

3.1.2 贸易开放度

3.2 城镇化概述

3.3 碳排放概述

3.3.1 碳排放量的估算方法评价

3.3.2 东部地区碳排放的统计分析

3.4 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城镇化与碳排放的描述性分析

第4章 贸易开放、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实证研究

4.1 城镇化和贸易开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1.2 贸易开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贸易开放、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STIRPAT模型

4.2.1 模型建立

4.2.2 变量说明

4.2.3 模型估计结果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因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13年《碳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到2020年,全球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不能超过4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即使各国遵守承诺,仍与目标存在差距。伴随着贸易开放的提高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同时也出现生态环境问题,致使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在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同时,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东部地带区位条件优越,对外贸易较发达,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但在城镇化发展和贸易开放的过程中,其环境承载力和污染问题也相继出现,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是污染排放度较高的区域,生态环境和城市间矛盾突出。
  基于上述背景和现状,全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对东部地区的贸易开放、城镇化与碳排放进行分析。理论上,就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城镇化的碳排放效应、贸易开放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统计上,对东部地区的贸易开放、城镇化和碳排放进行概述与描述性统计,归纳碳排放的估算方法;实证方法上,以STIRPAT计量模型为基础,通过固定效应分别考察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作用、城镇化对碳排放的作用,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研究贸易开放与城镇化的交互作用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
  根据实证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增加了碳排放,碳排放却随着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升而降低。但是贸易开放与城镇化的交互作用使得东部地区碳排放呈现下降的趋势。此外,东部地区的贸易开放和城镇化之间呈现互补关系,且城镇化对贸易开放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贸易开放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因此,东部地区应积极改善贸易商品结构,大力发展低碳型贸易产业,走经济低碳化道路,促进低碳经济化;同时提升城镇化质量,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疏通城市化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传导渠道与作用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