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有效性研究——运用ICM效率理论
【6h】

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有效性研究——运用ICM效率理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 本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1.3.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3.2 本文可能的不足之处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本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及评述

2.1 多元化经营

2.1.1 多元化经营定义

2.1.2 多元化经营类型

2.1.3 多元化经营动因

2.2 ICM效率与多元化经营

2.2.1 ICM效率理论

2.2.2 ICM效率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

2.3 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相关文献回顾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

3.1 理论分析

3.2 研究假设

3.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4 变量设定与说明

3.5 模型构建

第四章 实证检验

4.1 描述性统计

4.2 独立样本T检验

4.3 变量相关性检验

4.4 回归结果

4.4.1 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检验

4.4.2 多元化程度与代理问题关系检验

4.4.3 代理问题与企业绩效关系检验

4.5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5.1 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结果分析

5.2 多元化程度与代理问题关系实证结果分析

5.3 代理问题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微观经济主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贡献率已经达到75%,对国家经济发展所起作用大于国有经济。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进行扩张,但在扩张过程中受到融资成本、市场竞争、政策环境、自身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不乏失败的案例。有观点认为多元化经营有效性是因为形成内部资本市场使得资金重新配置。多元化程度不同,其配置过程中总部和分部间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形成的代理问题不同,但会对绩效有负面作用,所以本文研究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程度、代理问题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本文运用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理论,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现状及特点,对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有效性进行研究,提出多元化企业经营效率机制:多元化战略选择为起点,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作用于多元化经营过程,其中代理问题产生于多元化经营形成内部资本市场及层层委托代理关系,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资金重新配置给投资机会好的分部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同时,内部资本市场总部和分部存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产生代理成本会降低公司绩效。本文侧重于研究多元化程度、代理问题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先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合理假设,然后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655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检验。
  得出结论:(1)2011-2013年间,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有效的,且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2)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良好,企业规模逐年增大,多元化程度2011到2012有明显增加,2013年趋于稳定。(3)我国民营企业大多采用相关多元化战略进行发展,其融资约束问题得到改善。(4) ICM效率理论下,代理问题是影响多元化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企业多元化程度、企业绩效与代理成本负相关,与代理效率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