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生活性街道非正规化商业现象分析评价与引导策略——以青岛市大鲍岛历史街区内生活性街道为例
【6h】

城市生活性街道非正规化商业现象分析评价与引导策略——以青岛市大鲍岛历史街区内生活性街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针对生活性街道的研究

1.3.2 针对非正规化商业现象和非正规性空间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生活性街道非正规化商业现象研究

2.1 非正规化商业现象

2.1.1 非正规化商业现象的存在形式

2.1.2 非正规化商业现象的产生原因

2.1.3 非正规化商业现象的特点

2.2 非正规化现象调研

2.2.1 调研对象

2.2.2 调研内容与方法

2.2.3 调研结果初步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非正规化商业活动对街道空间的影响

3.1 非正规化商业活动对底界面的影响

3.1.1 街道底界面客体指标选取

3.1.2 非正规化商业活动与街道底界面客体指标相关性分析

3.1.3 非正规化商业活动对街道底界面的影响规律

3.2 非正规化商业对垂直界面的影响

3.2.1 街道垂直界面客体指标选取

3.2.2 非正规化商业活动与街道垂直界面客体指标相关性分析

3.2.3 非正规化商业活动对街道垂直界面的影响规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生活性街道非正规化商业现象的心理感知评价

4.1 语义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在街道空间感知评价中的应用

4.1.1 目的

4.1.2 理论依据

4.1.3 针对本研究的语义分析测试概述

4.2 语义分析法得分表和评价曲线图

4.3 心理评价的初步分析

4.4 样本心理结构分析

4.5 心理评价与客体指标的相关性

4.5.1 客体指标与心理感知的关系

4.5.2 各街道样本与因子的关系

4.5.3 各因子与样本客体指标的对应关系

4.5.4 三类街道的典型样本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生活性街道非正规化商业活动的改造与设计策略

5.1 导则式设计

5.1.1 街道设计导则

5.1.2 我国街道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5.1.3 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导则

5.2 公众参与

5.2.1 国内公众参与的现状

5.2.2 理想的参与方式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语

6.1 全文总结

6.2 不足之处

6.2.1 语义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6.2.2 调研中存在的问题

6.2.3 统计方法的局限性

6.3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展开▼

摘要

街道之上的非正规化商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由来已久,然而针对其内容、特点和存在规律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多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几乎没有从城市空间和心理感知这两个角度出发的对城市中非正规化商业活动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城市非正规性的视角,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城市生活性街道上的非正规化商业活动,深入探讨其产生原因、存在形式、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对街道空间形态和街道使用者心理感受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切实可行的街道设计方法。
  本论文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展开研究,这三个方面分别是非正规化商业活动、街道客体指标和街道空间心理感知,相互之间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文章首先对街道样本上的非正规化商业活动现状进行细致调研,以掌握它们的数量、业态以及空间分布状况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之上,研究测量了大量的街道客体指标信息,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非正规化商业活动的数量和业态与街道客体指标间的关联性,找出能够较为全面和客观地反映街道上非正规化商业活动情况的客体指标。最后,研究运用语义分析法,获得街道空间心理感知的量化统计值,并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物理形态——心理认知”模型,使街道使用者的心理感受成为街道设计的评价指标之一,并将其运用于未来的街道规划与改造之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