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田园城市到理性建构——恩斯特·梅二战前的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6h】

从田园城市到理性建构——恩斯特·梅二战前的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1.1 恩斯特·梅

1.1.2 住区规划

1.2 研究范围

1.3 研究背景

1.3.1 德国战后的住宅政策

1.3.2 工业革命~20年代间住区理论发展

1.4 研究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西里西亚的实践:恩斯特·梅早期的住区规划设计策略分析

2.1 恩斯特·梅早期规划思想的来源

2.1.1 西奥多·费希尔的影响

2.1.2 雷蒙德·昂温的影响

2.2 西里西亚:住区实践的起点

2.2.1 西里西亚的住宅问题

2.2.2 西里西亚的住宅政策

2.3 总体规划策略

2.3.1 “卫星城”作为城市结构

2.3.2 总体策略的体现:布雷斯劳“卫星城”

2.4 空间组织策略

2.4.1 ‘‘住区-绿地”作为理想空间模式

2.4.2 戈德其米登(Goldschmieden)住区

2.4.3 莱奥布希茨(Leobschütz)住区

2.5 住宅设计策略

2.5.1 标准化住宅

2.5.2 风格与材料

2.5.3 色彩运用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现实的乌托邦:新法兰克福计划

3.1 现代主义对恩斯特·梅的影响

3.2 法兰克福的住宅政策

3.2.1 社会背景

3.2.2 法兰克福的居住问题

3.2.3 恩斯特·梅的城市管理措施

3.3 总体规划策略

3.3.1 选址和规划目标

3.3.2 新法兰克福总体规划

3.4 空间组织策略

3.4.1 布鲁赫菲尔德(Bmchfeldstrasse)住区

3.4.2 “绿色卫星城”——尼达河谷(Nidda、Valley)规划

3.4.3 勒默施达特(Romerstadt)住区

3.4.4 普劳恩赫姆(Praunheim)住区

3.4.5 西瑞德霍夫(Riedhofwest)住区

3.4.6 韦斯特豪森(Wbsthausen)住区

3.5 住宅设计策略

3.5.1 屋顶形式

3.5.2 预制墙体系统

3.5.3 标准化与“最低限”

3.5.4 法兰克福厨房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新法兰克福的延续:恩斯特·梅在德国之外的规划实践

4.1 “新苏维埃”计划

4.1.1 恩斯特·梅与社会主义城市

4.1.2 总体规划策略

4.1.3 住宅配比与建造方式

4.1.4 住区空间模式解读: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规划为例

4.2 “新非洲”——坎帕拉住区规划

4.2.1 总体规划策略

4.2.2 空间模式:住区作为社会文化结构

4.2.3 建筑设计策略

4.3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恩斯特·梅的理性建构过程及影响

5.1 理性建构的涵意

5.2 恩斯特·梅的理性建构过程

5.2.1 空间模式的演变

5.2.2 建筑手段的演变

5.3 总结:恩斯特·梅理性建构的影响

5.3.1 对CIAM原则的促进

5.3.2 对现代住区理性化的推动

第六章 结语

6.1 恩斯特·梅的住区项目特点

6.2 恩斯特·梅的住区规划设计策略总结

6.2.1 总体规划策略

6.2.2 住区空间组织策略

6.2.3 住宅设计策略

6.3 对住区设计的启发

6.4 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致谢

展开▼

摘要

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是推动现代住区设计发展的中心。其中,恩斯特·梅的规划实践显示了通过控制开发、标准化、工业化建造和社会住房实验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其住区设计策略体现在独特的用地规划、城市设计、管理概念和革命性的建筑设计中,对西方的住区规划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主义住区设计的发展方向和CIAM的原则。虽然他的贡献一直被承认,但是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将试图填补这种缺失,通过分析恩斯特·梅面临的问题、设计方法和实施方案,阐释恩斯特·梅在二战前的住区规划策略。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恩斯特·梅的四个不同阶段的住区规划实践作为研究载体,主要讨论恩斯特·梅针对不同的住宅问题和社会文化背景所采用的规划设计策略。首先,本文对恩斯特·梅在西里西亚和法兰克福的住区规划实践进行解读,采用宏观到微观的方法,从总体规划、空间模式和建筑设计三个层面分别探究他早期和中期的设计思想和规划策略。然后,本文通过对其苏维埃和东非时期规划实践的研究,解读新法兰克福的规划策略在德国以外不同语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和延续。
  接下来,文章通过对四个阶段空间模式和建筑手段的对比,论证恩斯特·梅如何完成了从“风景如画”到“合理化”的理性建构过程,这一转变是恩斯特·梅的大规模社会住区得以成功的关键。最后,本文将其住区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置入到19世纪以来的现代住区理性化运动中,探讨恩斯特·梅在其中的位置、对CIAM原则的推动以及对现代住区空间变革产生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