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胰十二指肠手术病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CT评估
【6h】

胰十二指肠手术病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CT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T影像评判标准

1.2.1 胆胰管扩张的判定

1.2.2 胰周大血管受侵情况的判定

1.2.3 淋巴结CT影像学特征

1.3 淋巴结切除送检

1.4 病理资料

1.5 病例回访

1.6 研究分组与内容

1.7 数据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CT影像学资料

2.1.1 胆管、胰管增粗情况

2.1.2 肿瘤最大径测量情况

2.1.3 肿瘤侵犯周围大血管情况

2.1.4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CT读片结果

2.2 病理资料

2.2.1 肿瘤来源

2.2.2 肿瘤最大径

2.2.3 肿瘤分化程度

2.2.4 肿瘤T分期及外侵情况

2.2.5 淋巴结检出情况

2.2.6 淋巴结转移情况

2.3 PALN阳性的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2.3.1 PALN阳性与原发肿瘤情况

2.3.2 PALN阳性与血管侵犯

2.3.3 PALN阳性与肿瘤大小

2.4 PALN阳性与淋巴结数量

2.5 PALN阳性与淋巴结大小

2.6 CT中PALN融合表现

2.7 PALN阳性的CT评估

2.8 PALN阳性与患者预后

第三章 讨论

3.1 PALN的CT读片

3.2 PALN阳性与肿瘤的外侵

3.3 PALN病理阳性的CT评估

3.4 术前评估PALN阳性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胰十二指肠手术病人术前CT影像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Node,PALN,又称第16组淋巴结)肿大特征与病理阳性间的关系,为术前判断这类病人是否存在PALN转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我们完成的5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且术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单独送检的病例资料,其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6例,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8例。病例按照送检的第十六组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病理结果阳性与否,分为PALN阳性组(n=12)和PALN阴性组(n=42)。记录CT影像层面中最大淋巴结长径、最大淋巴结短径、淋巴结数量,并比较其在两组病例中的差异。对有显著差异者,用ROC曲线确定判断PALN阳性的最佳分界值,评估其判断PALN阳性与否的诊断价值。根据电话回访结果,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术后生存时间的差异。
  结果:
  两组间淋巴结数量和最大淋巴结长径均无明显差异(p>0.05)。PALN阳性组在CT上的最大淋巴结短径明显大于PALN阴性组(9.3±4.0mm vs5.5±3.0mm)(p<0.05)。检测最大淋巴结短径的ROC曲线的面积为0.769。区分PALN转移与否的最佳分界值为最大淋巴结短径大于或等于8mm,其判断PALN转移与否的准确性为72.3%,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72.2%。PALN阳性患者预后明显比PALN阴性者差(p<0.001)。
  结论:
  手术前CT影像能提供PALN大小信息,PALN肿大可能提示该淋巴结病理阳性转移,其中最大淋巴结短径具有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