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批判
【6h】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批判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立题依据及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方法

四、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难点和解决办法

第一章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理论渊源与具体内容

第一节 福山“历史的终结”思想溯源

一、黑格尔的历史思想

二、科耶夫的历史思想

第二节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具体内容

一、历史发展的动力

二、历史终结的模式

三、历史终结的证明

四、历史的最后之人

第二章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自我发展

第一节 福山历史终结论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面对伊斯兰世界、伊拉克等不发达国家的僵局

二、金融危机暴露西方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三、社会主义中国崛起对“历史终结论”的挑战

第二节 福山历史终结论面临的理论困境

一、民主与自由有其各自的内在逻辑

二、“最后之人”是“历史终结”的潜在危机

第三节 福山“历史的终结”部分思想的“修正”

一、历史终结到历史可能重新开启

二、哲学思想到现代化理论

三、“历史终结”路径具体化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批判

第一节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立论基础批判

一、历史发展动力的唯心主义

二、历史终结证明的形而上学

第二节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基本观点批判

一、否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

二、忽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

三、轻视文化因素对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历史终结论”的批判性反思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构建

二、“集中高效”的中国模式

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四章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第一节 回归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一、马克思并非“历史终结论者”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三、超越“最后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节 凝聚社会共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反腐倡廉巩固合法性根基

二、以民主和法治维护人民的合法性权利

三、稳步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恰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此背景下,该观点迅速引起东西方学术界的强烈反响。福山“历史的终结”主要观点就是人类历史将以西方自由民主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本主义的形式告终,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最后的制度形式。20多年来,福山对自己的观点依旧坚持,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福山“历史终结”思想的变化和坚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思想渊源,黑格尔以及科耶夫的历史思想进行分析,福山的思想从“主奴辩证法”开始,并将终点设为类似科耶夫的“普遍均质的国家”,进而形成了包括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终结的模式、历史终结的证明和“最后之人”的完整“历史终结论”。可是,金融危机的爆发、面对伊斯兰世界和伊拉克等不发达国家的僵局以及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使福山不仅要面对理论困境,更有现实的挑战。所以福山对历史终结论进行了部分“修正”,认为历史可能重新开启、将关注点从哲学思想转向现代化理论,并将历史终结的路径具体化为“国家、法治、负责制政府”三者的协调。
  本文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前提下,着重批判了福山历史终结论立论基础存在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问题,并对其否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基本矛盾、忽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以及轻视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批判。另外,梳理福山在通向历史终结道路上有关国家构建与治理的思想,有助于反思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不断推进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文章最后回归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到福山无论怎样对其理论进行修正,历史终结论都难逃被“终结”的命运。中国也在前进中反思,赋予社会主义国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当前更应当凝聚社会共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中国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