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地图术(Mapping)的景观建筑学理论研究
【6h】

基于地图术(Mapping)的景观建筑学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学科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概述及其不足

1.2.1 国内外的研究概述

1.2.2 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1.4.1 跨学科的系统性研究

1.4.2 期望填补国内业界的研究空白

1.4.3 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物质空间的可视化再现

1.5 研究的框架

1.5.1 论文的核心内容

1.5.2 论文的总体框架

第2章 Mapping的历史探究

2.1 地图发展的历史回顾

2.1.1 古代

2.1.2 近代

2.1.3 现代

2.2 地图学的研究

2.2.1 Mapping的概念和定位

2.2.2 地图学的研究体系和结构

2.3 地图之内的Mapping意义

第3章 Mapping在近当代建筑学中的意义与转向

3.1 时代的背景

3.1.1 工业生产和经济市场对城市空间的决定性因素

3.1.2 作为政治、社会和文化集合体的城市空间

3.1.3 信息的革命

3.2 空间和时间的再现——思想层面的场地认知转向

3.2.1 空间的革命和话语权的变更

3.2.2 图底关系的反思

3.2.3 文脉的启示——历史地理学的想象

3.3 技术和方法的革新

3.3.1 测量技术的变革

3.3.2 观看视角的扩展

3.3.3 投影的技巧

3.3.4 传播和应用图像方式的改变

3.4 Mapping在地图之外的意义

第4章 空间的追问与重申——认知的地图

4.1 从物质空间到非物质空间(有形城市到无形城市)——现代主义的危机

4.1.1 空间的转向

4.1.2 建筑学的回应——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4.2 非欧几里德空间——阈限的几何

4.2.1 欧几里德构建下的世界

4.2.2 复杂性与几何学的反思

4.2.3 非欧几里德的构建

4.3 认知地图的“群体意向”

4.3.1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

4.3.2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ping)

4.3.3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知地图”

4.4 人文和社会的图绘象征

4.4.1 人文学科的后现代空间图绘

4.4.2 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图绘象征

小结

第5章 数据和信息的集合体——空间的地图

5.1 空间环境的“信息核”

5.1.1 科学而客观的环境分析

5.1.2 信息的可视化图绘

5.1.3 大数据的信息革命、大数据和云的时代

5.1.4 创造性的数据可视化mapping

5.2 虚拟的地图——未来的图景

5.2.1 矩阵——网格的延续

5.2.2 数据和信息的景观——基于数字化和Mapping的城市设计

5.3 游戏的平台

小结

第6章 抽象的世界——艺术的地图

6.1 观念艺术的发轫——概念和意义的Mapping

6.1.1 绘画(Painting)和Mapping的汇集

6.1.2 再现土地的作品和绘画

6.2 体验和感受的图绘

6.2.1 身体介入大地景观

6.2.2 “漂移’’(Drift)——移动和行走的艺术

6.3 另一种“架上绘画”——地球表面的景观

6.3.1 视角的转换

6.3.2 地图和绘画(Map-drawing)的合成品

6.3.3 航拍照片和地图绘制(Map-drawing)——麦克莱恩和詹姆斯·科纳的实践

6.3.4 创造性的Mapping

6.3.5 Mapping的意境

6.4 影像的艺术世界

6.4.1 运动中的景观——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

6.4.2 电影和数码影像——时空的微缩剧场

6.4.3 鸟瞰影像记录——换一种景观的视角

小结

第7章 城市空间及环境的非物质影响因子专题研究——新街口核心地区调研分析

7.1 过程

7.2 成果

7.2.1 传统的mapping——物质空间分析

7.2.2 当代的mapping——非物质空间的可视化设计

第8章 结语

8.1 对当代中国建筑学科内mapping实践的思考

8.2 对当代中国建筑学科内的mapping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论文涉及相关人物介绍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如何应对大规模城市重构和计算机革命所引发的信息社会到来是本论文研究的重要现实背景。鉴于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和景观都市主义的崛起,mapping成为当代文化、艺术和设计领域被广泛讨论和多方实践的主题。对于建筑学本身而言,mapping一方面能够成为建筑师理解当代的认知工具;另一方面能够成为联结景观、建筑、城市三者的媒介;同时,mapping试图拓展建筑学绘画(drawing)研究,提供新的介入手段和设计操作工具。
  论文主要从“mapping的相关历史背景探究”和“mapping的理论与思想探索”两大视角展开研究,旨在对当前西方在此命题上的历史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评判性的反思。论文采用了解释性历史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对mpping进行了全面的历史回顾,并通过符合当代的建筑学语境的多学科多义的复合式新式叙事图解和归纳法(国际经验总结)对mapping的概念和方法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可以说,本论文既是对mapping历史、理论和思想的疏理和研究,又指向如何在景观都市主义背景下将景观、城市与建筑学结合这一基本命题。
  在对mapping进行了跨学科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和西方实践策略与实例深刻剖析的基础之上,作者以南京新街口核心地区为例,展开了该场所的非物质空间的mapping可视化再现实验,并对这种非物质空间影响因子的可视化实践进行了专题研究,旨在真正把握mapping作为一种实践策略和再现工具的思想价值和创新价值。
  最后,作者对中国建筑学科内的mapping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论述和立足于建筑学图示化实践本身的反思,提出了可能还不够成熟的观点和建议,期望能都给中国的建筑学科本身带来新的触动和启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